黔西南彩,黔东南秀。贵州,一座蕴含无限魅力的少数民族自治省份。这里溪山环抱,河网纵横,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区省份之一。贵州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故乡。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贵州一直在积极寻找突破口,通过区划调整和城市战略布局,来拉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近,有不少网友在讨论贵州可能的未来区划调整方案,为贵州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贵阳未来或升为副省级城市

贵阳,简称“黔”,是贵州省省会兼最大城市,目前为地级市。这里四面环山,北临长江上游,山清水秀的风景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历史上贵阳就是滇黔川交通要冲,也曾是抗战时期的军政重镇。如今,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贵阳正朝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方向稳步发展,射线带动辐射作用日益凸显。

年,贵阳市生产总值突破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4位;城镇常住人口达万人,稳居西南第一大城市之位。在高铁、高速公路互联互通下,贵阳已初具“一小时交通圈”格局,对中心城市周边的渲染力不断增强。可以预见,贵阳未来完全有实力晋级副省级城市,与成都、昆明并驾齐驱。

如果贵阳真的成功升格,将在国家层面上享有与省会城市同等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这有助于贵阳进一步做强城市实力,加速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同时,也将给贵州的城镇体系带来重塑,促使贵阳带动贵州中南部更大范围的融合发展。

二、铜仁划入遵义带动黔南黔东南

如果贵阳升为副省级城市,贵州的行政区划调整也将随之而来。这里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就是将铜仁地区由现在的自治州,整体划入遵义市管辖。

铜仁地处贵州东南部山区,与遵义毗邻。长期以来,铜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依附遵义,与遵义的耦合度很高。如今的铜仁,工业门类齐全,民营企业云集,但高原山城的先天劣势又制约了产业的更新换代。而遵义则是贵州第二大城市,区位交通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优势。两地结合将产生强强联合的双赢格局。

遵义率全市之力打造铜仁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必将极大带动并激发铜仁经济腾飞,增强对周边低度城镇化的黔南黔东南地区的辐射力。这也将有效推动遵义与黔南黔东南几地在产业链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黔南经济圈的形成。

所以,将铜仁划入遵义管辖,无疑是黔东南需要应对贵阳“直辖”的最佳区划设想。这既能推动黔南黔东南的协调发展,也让遵义通过承接带动的方式,得到更大的空间释放区域辐射力量。

三、六盘水与毕节战略合并引领黔西部崛起

六盘水和毕节,一个濒临长江,一个靠近湘黔滇,都具有极佳的区位交通优势。但由于地势相对封闭,长期处于相对欠发达状态。现在随着高铁网点城市、机场枢纽的密集布局,西部大开发蓬勃开启,六盘水与毕节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

六盘水主要依靠丰富的水电和矿产资源发展工业,是贵州西部最大的工业城市。而毕节则是贵州唯一的壮族自治州,农副产品和旅游业发达。如果能实现六盘水与毕节在高层次上的战略合并,必将带来核心效应和加速度,有力改变黔西北长期欠发达的面貌。

按照区位结合度和人口规模原则,最好由更大的六盘水“兼并”毕节管辖。这意味着六毕合并后由六盘水来承担自治州党政领导工作。六盘水要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提升,真正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同时也要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配套优势,带动毕节经济社会跃上新台阶。

六毕战略合并后,必将产生强烈的集聚带动效应。它将促成六盘水与毕节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并依托区位益处向黔西南乃至云贵高原深处渗透辐射,拉动整个黔西北地区实现腾飞。这无疑是应对贵阳可能“直辖”的最优区划调整方案之一。

综上所述,贵阳未来几年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带来一系列联动效应将是大势所趋。这时贵州必须从战略高度谋划应对之策,通过精准施策的区划调整和布局,促成不同板块之间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如此,必将推动贵州加快由点而面、由线而片的跨越式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ji/1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