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记者:李婧

本文由贵州交通广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6月9日上午,多彩贵州非遗展示篇周末聚活动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正式启动,至此,周周有主题、县县有精彩的非遗文化周末聚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多彩贵州文化数据化平台公司、贵州交通广播FM95.2具体承办。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由启动仪式,20场地方文化主题周末聚,留住乡愁、传承非遗——征文/随拍大赛,多彩贵州非遗展示篇周末聚展演大赛四部分组成。

启动仪式上,观众通过曼妙的歌声、少数民族风情舞蹈,领略到多彩贵州丰富淳厚的非遗文化。

本次非遗文化周末聚活动时间为6月至10月。活动期间,每一个周末,都将选择一个县(市、区)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进行非遗主题文化展演展示。

昨天的活动有何精彩亮点,一起来和记者了解吧!

一个主题雷山县

在昨天进行的多彩贵州非遗展示篇雷山周末聚活动上,雷山县原生态的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表演、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演唱,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一种传承苗族银饰锻造记忆传承人

“我父亲当时就对我说,如果我再不学,苗家银饰锻造这门好手艺,很可能就要失传了。”来自雷山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苗族银饰锻造记忆传承人杨光宾,是家族第五代传人,他至今依然记得那年下定决心学习苗族银饰锻造时,父亲在火塘边拉着自己的手说下的这番话。

出于责任和兴趣,从13岁那年起,在家乡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杨光宾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祖传手艺,从最基础的六方桌到纹样繁复的花冠,勤奋好学的杨光宾,凭借着对苗族文化的了解与用心,在传承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

已经54岁的他,制作银饰只能戴上老花镜,手持小锤、刻刀,凝神专注地在一块银片上细细雕刻,经过化银、铸料、成型、錾花、焊接、清洗等传统工艺流程,一件承载着匠人心血的苗族银饰得以诞生。“每一件苗族银饰都是有故事的,这些图案都是我们苗家文化的体现,手工制作的灵动和美好,是机器没办法呈现的。”他说。

如今,杨光宾的儿子子承父业成为第六代传人,杨光宾也先后培养了30多个徒弟,并带着手艺走进校园开设讲堂,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传承苗族银饰锻造的灵与魂。

一种好玩好吃好看好货

走进雷山美食广场,只见七彩饭、糯米耙、苗家姊妹饭、酸汤粉、鸡稀饭等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品尝。

在工艺品展示广场,苗族银饰、蜡染、刺绣、木雕及木梳等手工艺品也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兴趣,部分感兴趣的年轻人在工匠师傅手把手的带领下做起了银饰和木雕。

在非遗博览馆传承厅还专门开设了非遗课堂,每天下午2点30分邀请1位知名传承人现场演讲。

除了歌舞表演和工艺品、农特产品展销展示外,园区还开展了游戏摇奖活动,一等奖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门票,二至三等奖是由多彩贵州“山地百货”提供的小礼品。同时,还开展了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ji/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