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族民族识别
贵州白族民族识别文章来源:贵州志-民族志年11月24日 贵州白族的识别,经历了长时间的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复杂过程,因此,这是白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返本归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有关部门曾对威宁“七姓民”进行过调查,意在识别。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调查识别未得结论,造成“七姓民”成员在族称报法上较混乱,有的报成“民家族”、“七姓族”,有的报为“彝族”,少数报“白族”或“汉族”。根据国家有关民族识别的指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年9月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识别办公室,开展对“七姓民”的识别工作,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必忠具体负责调查识别。调查工作先从宣统《贵州地理志》“白儿子在威宁’’的记载及族称进行考证研究。威宁彝族历来对“七姓民”有“罗举喏麻尼,罗举撒麻尼,罗举喏武米”之说,意为“七姓民不是彝族,也不是汉族,而是彝族皇帝家”。调查组认为此说法当来自于大理国时期,所谓“彝族皇帝家”可能是指大理国白族段氏。从历史上汉称“民家”、“白儿子”分析,与大理白族族称相同。继之,调查组实地考察了境内“白儿子营盘”、“白儿子水井”、“白儿子、r口”等历史遗留地名,并深人境内和赫章县有关区、乡开座谈会数十次。然后,到了云南省宣威、会泽、昭通、东川、大理等县市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学院、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单位走访调查。云南民族学院院长、著名白族学者马曜,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族史学家王叔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族学者张旭,《大理文化》主编李一夫,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群等,给调查工作提供了很多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查阅《白族简史简志合编》、《云南民族学院学术论文集》、《大理文化》、《贵州通志》、《大定府志》、《东川府志》、《宣威县志》、《南诏野史》等资料,并考证了“七姓民”的碑迹家谱。在云南调查中,马曜院长说:“威宁七姓民定为白族,我同意。”王叔武说:“50年代就认定威宁七姓民是白族,只是那时各省搞各省的,以后我们也就没有多过问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举行的座谈会上,张旭对威宁七姓民代表说:“我很早就想找你们了,一直未能如愿,欢迎你们回到老家。在今天,我认为看一个民族,语言不是一定具备的条件,主要看历史依据及民族情感、民族意愿。满族已无自己的语言,云南的蒙古族不会讲蒙语,但他们仍是满族和蒙古族。张冲是彝族,但他的祖父一代就不会讲彝语了,梁濑溟是蒙古族,翦伯赞是维吾尔族,他们都不会本民族的语言。至于风俗习惯,是随时代、随地区变化的,我们大理白族风俗也在变,这不足为怪。从血统上讲,历史就不好写了。秦的历史是戎,唐太宗的血统是鲜卑,汉族很多也是少数民族融合进去的。你们是大理国时去的,是百分之百的白族,一点也不牵强。非常欢迎你们定为白族。”李一夫说:“威宁七姓民是白族,这是无疑的。”杨群说:“同意定为白族,返本归源,希望加强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识别过程中,“七姓民”各姓纷纷向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苏姓在申请中写道:“查清来源,返本归源,是我们历代人的心愿。苍山洱海,古老而壮丽的山河,是我们的老家,鸿雁最终要捎信相传。”张、赵等姓的申请中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我们族称的确定,我们迫切要求返本归源,明确白族族称。”李姓申请中说:“我们是云南白族的一个支系,感谢党和政府挽救了我们这一将要解体的支系,我们迫切要求确定白族族称。”调查工作结束,民族识别办公室写出了《关于七姓民返本归源白族的调查报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年4月在县城召开“七姓民”代表座谈会,讨论并通过了该报告。政府以[威府发]号文件上报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地区行政公署于同年6月以[毕署发]79号文件批复,同意威宁“七姓民”正式认定为白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以当年[威府通]44号文件正式通知全县有关区、社召集白族群众讨论,明确宣布“七姓民”为“白族”。继之,赫章、水城等县的“七姓民”也申请报批为白族。同年,大方县人民政府对县民族识别办公室《关于批准段、李、张、王四姓返本归源的报告》的批复[()],明确全县段氏户名返本归源为白族。二、认定年,以费孝通教授为领队的中央民族识别工作组暨社会历史调查队,对贵州西部的穿青、南京人、龙家、蔡家、卢人等人们共同体作了初步调查,对“南京人”、龙家作了以下结论:“……南京人原系汉人,但已和龙家人长期联合在一起,风俗习惯已有变化,心理上和汉人有隔阂,我们认为,如果他们愿意做少数民族是可以承认的,但南京人脱离龙家单独成为一个民族单位是不适合的。现在南京人和龙家在名称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据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关于贵州西部若干较小民族集团初步调查材料汇综》说明:因当时在族称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没有上报国务院认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南京人、龙家一直迫切要求政府早日认定,落实族称,但始终悬而未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省民族识别办公室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号、()86号、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号文件精神,按《全省民族识别工作座谈会纪要》内容要求,对“南京人——龙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的补充调查。随之,南京人、龙家分布的毕节、安顺、六盘水、遵义等地州市也开展了调查识别工作。年元月25日,毕节召开了地、县、镇“南京人”干部、职工、教师参加的“南京人”识别座谈会,讨论调查汇报材料。同年5月,毕节地区民族识别办公室在大方县召开南京人族别问题座谈会,讨论调查资料。11月,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识别办公室,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识别办公室和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等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识别工作组,安顺地区行政公署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识别办公室和普定县、安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识别工作组及南京人、龙家代表等,在安顺召开“南京人——龙家”族属问题调查座谈会,了解各地、市、县识别情况。年2月19日,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安顺召开的“南京人——龙家”族别问题科学讨论会,与会代表共同认为“南京人”、“龙家”几百年来就凝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非一,是二非二,谁主谁宾,无从分辨”的水乳交融的人们共同体,早就为各兄弟民族所承认,因而议定“南京人——龙家”族称为“南龙族”,并根据“南龙族”这一族称,科学、客观地整理识别材料。年3月,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有关领导亲自带报告到北京,和有关专家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汇报,请求认定“南龙族”为单一民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不再增加新的民族单位”的要求,明确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6)民政字第号《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情况报告》精神走认同道路,“从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出发,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即其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点相近、地域相连而又形成密切经济联系的,尽可能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民族自身前途和发展出发,南龙人决定走认同道路,经多次比较分析,选择云南的白族作为认同对象。年7月7日,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6)民政字第号文件精神和贵州省()29号《省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精神,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组建了“贵州省民族识别考察组”,赴云南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组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普定、大方、黔西、织金、纳雍等县的代表共16人组成。这次考察,重点了解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的族源历史、社会性质、经济生活、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走访了有关专家,观看了云南白族的电影资料片,参观了白族文化历史遗址,收集了白族著名人士的有关家族祠堂碑碣、家谱、传序等资料,并对当地白族住宅、服饰及信仰等进行直接调查。通过直接观察、查阅资料、座谈访问、综合比较,考察组认为云南白族与贵州“南龙”人在族源问题、地域关系、居住环境、社会性质、语言特征、房屋结构、服饰特色、建筑工艺、丧葬习俗、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姓氏谱牒、心理素质13个方面,有相同点或相似点,可作为相互认定的科学依据,并撰写了《贵州省民族识别考察组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考察报告》。这次考察成了“南龙人”识别史上的转折,它为“南龙人”认定为白族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考察组赴云南考察回来后,毕节地区各县和普定县代表分别将考察结果向各县政府汇报,各县政府极为重视,先后召开了龙家(南京)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接着,按“名从主人,尊重本民族的意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的发展”等原则,下发文件正式成立“龙家(南京)认定白族工作领导小组”,没立办公室,抽调人员从事认定工作。如毕节县,下发了(87)75号文件,由海子街、鸭池、朱昌、长春等区抽调专人,在龙家(南京)认定白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力量,深入“南龙人”所在区、乡、村寨开展宣传工作。走遍了全县15个区(镇)、62个乡(镇)、88个村、7个派出所、4个办事处、8个居委会、4所大中专学校,召开大、小型会议32次,并进行多人次的个别走访座谈,反复宣传讲解,同时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工具大量宣传。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各县“南龙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基本上到得了认定白族的一致意见。与此同时,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派汇报组到北京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汇报,并得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的明确指示:南京人人黔较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中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原来汉人的一些特点,吸收了龙家的民族特色,实际上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区分,但这种情况,必须限于毕节地区,必须是年人口普查时的南京人。年元月,中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1号文件《关于龙家认同白族的报告》,向中共贵州省委提出了关于办理“南龙人”认定白族的请示报告。3月,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同志召集在贵阳工作的部分龙家(南京)代表座谈,进一步沟通思想,促进认定。继之,毕节地区各县人民政府相继分别召开了“南龙人”认定白族工作代表大会。毕节县召开的代表大会,除县里五大班子外,邀请了地区统战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县各区乡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兄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外地在毕节工作的白族同胞,毕节县龙家(南京)代表共人。各县的代表大会,自始至终都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形成了一个民族大团结的盛会。会后,县、乡(镇)、街道办事处按有关规定,认真造册登记,报县“认定”办公室汇总,并以县人民政府文件上报毕节地区行政公署,转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毕节地区行政公署以毕署发(88)号、毕署发(88)号、毕署发(88)号、毕署发(88)号、毕署发(88)号文,分别向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报请求批复毕节、大方、织金、黔西、赫章等县龙家认定白族。贵州省人民政府分别以(88)黔府通号、(88)黔府通号、(88)黔府通16l号、(88)黔府通号、(88)黔府通23l号文作了批复,同意毕节地区龙家(南京)人正式认定白族。各县人民政府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精神,下文到各区(镇)、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有关部门,同时召开了各区分管民族工作的干部会议,具体部署善后工作,并在电视上向广大群众传达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龙家(南京)认定白族的通知。年11月29日~30日,黔西北龙家认同白族庆祝会在毕节隆重召开。会上,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介绍了龙家(南京)开展民族识别及认同白族的经过,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尚才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大、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向大会祝贺并讲了话,中共毕节地委书记禄文斌、副专员李朝忠代表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政公署讲话,云南省派白族代表前来参会或发来贺电贺信。这次会议标志着黔西北龙家(南京)历时几十年的识别工作宣告结束。出席会议的白族代表向黔西北广大白族人民发出了《倡议书》。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ji/5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让我们有滋有味地
- 下一篇文章: 钟山旅游贵州拟新增32条高速路,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