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和广西交界处有一个村寨叫做乌英,这个是一个苗寨,但它分属于贵州和广西,却没有明显的行政区划分界线。这里面有一所小学,却有两块牌子,贵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乌英教学点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教学点。够奇葩的吧,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这里,看看这里的奇葩故事。

这所学校是贵州出地皮、广西出材料、群众集资出力共建的教学点。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广西籍一个贵州籍,贵州籍的吴仕生(左)和广西籍的梁玉田(右)都是乌英人。梁玉田是接上任广西籍蒙志发老师的80后年轻教师,今年负责一年级(和幼儿班同教室上课),吴仕生则负责二年级,次年交换包班。

乌英教学点现有两个年级一个幼儿班共21人,其中广西籍学生14人,贵州籍学生7人,教材使用和课本费全免。

乌英屯位于黔桂两省交界,世代杂居着广西和贵州两省群众。乌英寨共有户人,其中户人属壮族自治区融水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人属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岑村六组(乌英自然寨)。目前已有多年的历史。

每天清早,吴仕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吹响小叫笛上早读课,学生们一听到叫笛声便迅速进教室。据说学校不用闹钟是因为尊重当地习俗,不能惊扰学校旁边那5棵连体的百年老枫。

广西籍的梁妹泵和贵州籍的潘培安,结婚28年,夫妻俩恩爱有加,育有1儿1女,儿子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女儿小学毕业,是寨里最注重培养子女的标杆。

贵州籍的潘永雄和广西籍的梁开花结婚25年,夫妻俩相敬如宾,是寨里联姻的模范家庭。育有1儿2女,儿子读南宁民族建筑学院,大女儿就读南宁医学院,二女儿就读贵州从江一中。

吴仕生打谷子归来,因4年前小腿骨折干不了重活,只好一挑分两次搬。并调侃说,到省外去打谷子去。

乌英人都很勤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吴仕生和爱人搬完谷子进家后天己大黑,这才开始做晚饭。

吴仕生有两个号码,一张广西卡,一张贵州卡,信号不稳时就得人移动找信号。

乌英苗寨民居保存完好,传统的染布晒布也是寨里的一道风景线。

由于地处深山,乌英苗寨保存着很多古老的生活方式。秋收时节,人们在稻田烧鱼就当做午饭,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分属贵州和广西的人亲如一家人,和谐相处,太安逸。(文/图:梁光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xw/1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