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鱼、豆腐圆子、肠旺面

丝娃娃、盐酸菜、水城烙锅……

新妹你今天又要讲乃好吃嘞?吁~新妹又不是黔灵山上的猴子逮到哪样都要吃!

毫不夸张地说

在贵州

新妹平时吃的不是菜

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没错

就是贵州人常吃的这些食物

不仅是国家大力保护的对象!

还大有来头呢~

不信?不信就自己看!

酸汤鱼

贵州人爱吃酸食,在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说法。在酸食菜肴中,尤其以酸汤鱼这道菜最为有名。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且能酿制美酒。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酿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临近,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这个传说说明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

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

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丝娃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

相传有一农妇拾回奄奄一息的女婴抚养,因家贫如洗,生计窘迫,众乡民将家中所余蔬菜送给女孩,农妇将之切丝,裹以面皮,灌以调料,以此喂养女孩。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丝娃娃”。

肠旺面

贵阳风味特色小吃肠旺面,据传起源于晚清同治初年(年左右)。相传由一位屡试不中的秀才创造而得。

秀才出身殷富人家,因家道中落,又久考不第,家境更加窘迫。秀才老母是位聪慧持家的大家闺秀,秀才平素最爱母亲做的面条。一日却因再度落榜,捧着面碗食不甘味。于是秀才对母亲提议道:“母亲所煮有肠带旺的面条,这般味美,如煮来卖售,岂不大家同享”于是母子决定卖面为业。主意虽定,叫何名字才好?秀才毕竟是有文字功底的,他与老母合议:“既有旺、肠、臊,全称它‘肠旺面’则矣。”

独山盐酸菜

盐酸菜源始于明代,最初都是家庭自制自食。

据传到了清代,独山有袁、熊两家最善制作此菜,并将盐酸菜发扬光大,当做贡品进奉到皇宫。口感酸中有辣、辣中有甜、甜中有咸、清香脆嫩。

绥阳空心面

空心面流传于民间已有数百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独特工艺和鲜美风味成为贡品。

据传空心面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精制面粉,加上适量香油,以及用纯土鸡骨泥熬成的汤加上少许盐拌和后,揉成细条,使油盐充分渗透后,挂高架上,通过人工用双手慢慢下拉,全靠高超的手感,将面条慢慢拉成空心。

状元蹄

状元蹄是贵阳市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黔菜系。

相传清朝时期,贵阳市花溪区青岩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温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赵问:“何来之喜?”。摊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此后,卤猪脚便被誉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

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年青岩街上平正宽家首创的。

相传,一天平正宽逛街看到一小孩叫卖玫瑰花瓣。玫瑰花瓣香味诱人激发了他的灵感,想到要是把玫瑰花味掺在糖里,一定又香又甜。于是,他买一些玫瑰花来切碎,加入“碗儿糖”舂成密饯,用陶钵装上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糯米和小麦制成麦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饯,搓均后切成薄片或长条,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此糖一上市就销售一空。从此,平家以此为业。最初称为麻片糖,又因其有玫瑰花香味,改称玫瑰糖。后来,因此糖产于青岩,被人们称为青岩玫瑰糖。

水城烙锅

平西王吴三桂在康熙三年的三月,率领云南十镇2.8万兵马,由归集入水城境,镇压水城宣慰使安坤。在贵州提都李本琛的配合下,五月,安坤战败,大量彝民被迫迁徙到荒山野岭。

在大山深处没有粮食充饥,只能捕杀野山羊、野鹿、采摘野菜、挖土豆来充饥,但是,要将这些食物做熟,需要火和炊具。没有火,可在山中找些干柴架起篝火。没有锅,就不能将食物煮熟。面对困境,他们想到了用些瓦片替代锅。瓦片虽然不能炒菜,但是能烙菜,在战乱中暂时失去了家园的人们就发明了烙锅。后来人们发现烙锅烙出的食物味鲜脆香、脍炙人口,便一直流传至今。只是瓦片换成了平底铁烙锅,可烙的食物有山珍、海味、野菜。人们说:“一锅容天下”。

威宁荞酥

荞酥的出现至少已有多年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把奢香认作义女,明初袭其夫蔼翠贵州宣慰使职。

年,朱元璋过生日,奢香就用苦荞面做一种寿糕送“干爹”。但是她连续做了49天也没有成功。于是她的厨师丁成久就替她制作,最后,做成了每个重达克的荞酥,面上有九龙围着一个“寿”字,意为“九龙捧寿”。奢香把荞酥进贡朱元璋,他尝后连声称赞之为“南方贵物,南方贵物”。

豆腐圆子

可追溯到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

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个时机,突发奇想用豆腐来做圆子。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怎么样,有没有瞬间被震惊到

原来这么多年你吃的都是这么牛B的东西吓得新妹赶紧又去吃了一碗饭

综合整理自:吃辣帮(ID:ichilabang)、百度百科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獥瀛?
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㈣緝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y/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