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烟毕节卷烟厂:陈实 陈实

年4月至年10月在贵州中烟毕节卷烟厂一车间工作,任操作工;年10月至年3月任毕节卷烟厂一车间膨胀线值班长;年3月至年8月任毕节卷烟厂一车间副主任,分管生产、工艺质量;年8月至年11月任毕节卷烟厂一车间副主任(主持工作);年11月至今任毕节卷烟厂一车间主任。

年,《提高膨胀烟丝整丝率》荣获贵州中烟二等奖;年,《提高片烟松散率》荣获贵州中烟二等奖;年,《研制烟饼剔除装置》,获“国优”;年,《研制切丝机退料器》,获贵州中烟一等奖、国家局二等奖;年,《消除水压脉动对膨胀烟丝含湿量稳定性的影响》,获优秀奖;年,《研制浸渍器冷凝水清除装置》获国家局一等奖;年,参与实施精益管理课题《制丝线工艺流程优化技术研究》。

单位:贵州中烟毕节卷烟厂

制丝线工艺流程优化技术研究课题背景:

毕节卷烟厂新制丝线工艺路线设计按“一头、两身、一尾”配置设计,分组加工以“片烟分组、叶丝分类”为原则进行设计,制丝线工艺路径保留了传统加工工艺,理论上可在叶片处理、叶丝加工、混丝掺兑三个环节进行分组加工相关作业。

但由于制叶丝段工艺布局不合理,工艺存在缺陷,各工序设备生产能力不匹配,对生产计划的适应性较差,产能未得到释放,未能体现出分组加工的特色。

原因分析:

1.工艺:

(1)运行模式分析:除膨胀烟丝外,各掺兑物料只有一条通道进入叶丝通道,不能满足多元化分组加工的要求;

(2)工艺稳定性分析:松散回潮采用恒加水模式,回潮后出口水分CPK平均值仅为0.45,不能满足工艺要求;(3)切丝后喂料机缓存能力不足,烘丝机停机频次高,停机频次到达4~5次/万箱,对生产过程工艺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2.生产:

(1)生产能力分析:各段生产能力不匹配,制叶片段生产能力为kg/h,制叶丝段生产能力为kg/h,掺配加香段则到达kg/h,因此停机待料时间长造成了浪费;

(2)等待时间分析:加香前仅有两组混丝柜,由于生产能力存在差异,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每生产一个批次加香段所需时间约为60分钟,叶丝段为分钟,加香段每生产一个批次待机时间到达43分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3)适应能力分析:原设计中薄板烘丝段、气流烘丝段共用一条叶丝风选设备,客观上不具备两线同时运行的工艺条件,产能未能充分释放。

3.设备:

(1)切丝状态分析:由于受烘丝机生产能力的限制,切丝机刀辊转速以最低转速(r/min)运作,在生产过程中,切丝机频繁启动,停机频次高。重新开机后易出现掉片、并条、粗细不均等现象,切后叶丝合格率较低;

(2)由于品牌需求,薄板线切丝机超负荷运行,同时气流线切丝机设备利用率低。方法对策:

1.制叶片段:

松散回潮工序实现了恒加水、追踪出口水分、前恒定后追踪三种加水模式(前后端独立水泵加水),松散回潮出口水分CPK平均值提高到1以上;

2.制叶丝段:

提出“一改二转三控”的快速换型工艺控制模式进行优化,与其他工艺段实现产能匹配,通过改造实现两线并行生产,实现了气流线、薄板线、膨胀丝、梗丝等多种物料及组份的分组加工理念,出口水分标准偏差平均值也由原来的0.08提高到0.45;

3.掺配段:

在掺配段增加部分掺配设备,对现有掺配通道进行改造,避免两线共用通道,通过防差错手段实现物料的精准掺配;

4.加香段:

增加两组混丝柜和一条混丝加香线,实现两线并行;

5.贮丝房:

原有进贮丝柜通道,作为气流线烟丝通道使用;增加一条薄板线烟丝进入贮丝柜通道,确保薄板线烟丝能进入任何一个贮丝柜。在贮丝房狭窄区域,遵循破坏原有建筑原则,设计了8层高架皮带机,使气流线、薄板线两条加香线可同时进贮丝柜。

项目成效:1.通过优化改造,切丝机停机频次减少4次/万箱,每次停机产生干头烟丝量12kg,减少四次停机产生干头烟丝量共为48kg。按改造后8、9、10三个月烟丝产量计算,节约原料成本24万余元。2.优化改造后切丝质量提高。年1-6月单箱丝耗为33.,8、9、10三个月单箱丝耗为33.65,相比每箱下降0.26。3.制丝线通过优化升级改造69台套设备,通过利旧改造及流程优化,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设计,实现产能升级的同时,还优化工艺流程与参数,保障了产品质量。4.我厂联合工房使用面积为4.3万平方米,按照行业标准,节约投资共计万元;通过多次论证与调研,在水、电、汽、气设施中充分利旧,保障了优化升级过程中能源条件。5.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物、公用配套设施,节约投资,属行业首例,且在行业内外其他就地技改厂家运用中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通过通过改造辅联设备并联切丝机,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产生无形效益。







































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ji/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