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 ——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扬 我省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和优势?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和水环境破坏较大,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水生态问题已经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 同时贵州也有很多优势,一是山川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区特征显著,水生态文明建设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是先天优势;其次,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突出,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较好;再者,贵州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水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贵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我省在建设水生态文明,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我们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融入到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科学规划,系统建设。抓住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我省实施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要求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出台。要以铁的制度、铁的手腕做好治水、治气、治土、治渣等各项环境治理工作,以乌江、赤水河、清水江、南明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带动全域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其中,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得到落实。贵州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功能区个,年考核的水功能区为75个,水质达标率为82.7%,比“十二五”期末77%的目标任务提高了5.7个百分点。先后成功申报了黔西南州、贵阳市和黔南州两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确定了12个省级试点。 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办法? 省委、省政府把水利作为脱贫攻坚补短板的重点领域、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抓手和稳增长促改革的主渠道,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做足“五水”大文章,年实现“市州有大型、县县有中型、乡乡有稳定供水源”,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基本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我们还要通过改革等一系列的举措,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办法:改革是建设贵州水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要认识我省水利建设的历史欠账和现实需求,深入通过查找制约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全面推进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破解了一些长期以来难以攻克的难题,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行河长制。这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贵州作为全国首批3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条底线”命题解读区,是贵州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主抓手,在我省八大流域推行环境保护河长制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我省完成覆盖全省的14条省管河流和主要湖库的水量分配方案,形成“调配互济、需水保障、节约高效、生态安全”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力争开工威宁草海、赤水严家河、安顺轿子山等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0个,在条件具备的区域、流域,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推进生态脆弱水系水域的生态修复,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区域水系网络体系,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9亿立方米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8以上,万元GPD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年分别下降29%、30%,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6%以上,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构架基本形成,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的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绿色水利理念深入人心。 赞赏 鐧界櫆椋庤澶氫箙鑳芥不濂?鐧界櫆椋庢不濂戒細澶嶅彂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ys/8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事任免贵州省铜仁市干部任前公示,涉
- 下一篇文章: 03月20日吉林天气吉林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