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

  元鼎六年(公元前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

  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

  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

  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

  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

  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公元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

  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

  至此,全市共辖2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ys/1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