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新网讯年11月20日,贵阳第四期彝文兴趣班开班典礼在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举办,本期彝文兴趣班由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主办,夜郎文化研究协会承办,贵州省彝学会和贵州小蜜蜂背篼劳务有限公司赞助。贵州民族大学夜郎文化研究院院长柳远超、李绍华博士、民族文化研究院李天元、省文联张林等专家学者和来自贵州各高校彝族大学生、部分毕节、六盘水彝胞、在贵阳工作创业的同胞和爱好彝族文化的其他民族朋友、国外留学生共计60余人出席开班典礼。

开班第一堂课上,柳远超教授给大家分享了他从事彝学研究几十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柳老师说由于上辈人在社会转型过渡期内饱受语言交流的痛苦,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步伐,不得不放弃母语,甚至不让子女学习母语,彝族语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母语和民间口碑文化面临濒危。同时也分析了当今彝族青年的优势和机遇,今天的彝族青年没有语言障碍,彝族青年在学校和社会上情商和领导能力普遍较强,完全能适应社会环境。整个社会信息、交通、经济飞速发展,大经济、大旅游、大文化时代将是民族及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机,并鼓励彝族青年们深入学习研究彝族文化,尤其是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字、图腾、彝族哲学、民间文学、文艺理论、医药等精髓文化。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院长柳远超在给学员讲座

部分师生合影

下午的课堂上,贵州小蜜蜂背篼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以自己家乡六枝菁口为例,通过彝汉双语朗读,现场演唱的方式向学员分享彝族口传文学、彝族长恨歌、出嫁歌、情歌、哭丧歌。其中,三生石畔三相送讲述支格阿鲁的故事;十二嫁女歌讲述姑娘从一岁到十二岁的成长和出嫁;摘星歌讲述彝族爱情故事。张林老师通过对彝族口传文学的解读,总结除了今天彝区两大文化瑰宝,一是由彝族圣贤毕摩传承的彝族文字及典籍,二是由彝族女性传承的彝族口传诗歌,这些都是彝族文化的精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现场表演彝族古歌

“我是贵州大学人类学专业的留学生,名叫MarikaChiodero,留学贵州后看到很多彝族的信息,对彝族以及彝族文化很感兴趣,很荣幸有机会来学习彝族文化。”来自意大利的MarikaChiodero说道。

MarikaChiodero与学员留影

贵阳彝文兴趣班由在贵阳求学的彝族大学生倡导发起,贵州省彝学会、贵阳市彝学会、贵州民族大学支持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期,时间一般在火把节或者彝族年前后。

于年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开办,由贵阳市彝学会主办;

第二期于年11月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办,结业典礼上省彝学会会长禄文斌老人做了专题讲座;

第三期于年11月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办,由奢哲文化研究院主办。

今年的第四期彝文兴趣班是继11月5日贵阳彝族年庆典活动年贵阳彝族文化系列活动之一。今后每周日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6:00上课,上课内容有彝族文化专题讲座、国际音标、彝族识字、彝族古歌、彝族文献和毕摩经典选学等,欢迎贵阳的同胞和対彝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前来交流学习。

贵阳彝族年活动11月5日在贵州民族大学举办

来源:彝族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ys/1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