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冷空气到底有多强
编辑: 笔者:22日“小雪”节气这一天,京津冀、内蒙古、山西等北方地区出现暴雪,紧接着贵州遵义、铜仁等地就迎来了降温,到今天(25日),全省大部地区都出现了降温 笔者:网上传今年将会是30年来最冷的冬季,这个说法对吗? 11月22日12时,贵州省气象台发布强降温预报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将影响贵州,全省在23-25日将自东北向西南将出现强降温,气温普遍下降8-12℃,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降至10℃以下,万山及西部高海拔地方最低气温降至2-4℃,并可能出现雨夹雪这场冷空气到底有多强,是如何影响贵州的?中央台发布了寒潮预警,影响贵州的冷空气是否达到寒潮标准?这次降温会让贵州一夜入冬吗?笔者采访了贵州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万雪丽 此时贵州的很多地方正值秋末冬初季节贵州大学27岁女教授,冷空气的影响逐渐频繁、势力逐渐加强,持续时间也逐渐加长,因此大家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添衣保暖,谨防感冒;二是如果冷空气很强,就容易导致大风,有关行业要注意防范;三是冷空气影响时常伴随降雨,在高海拔地区还容易导致道路结冰,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防范(张蕾 采访报道) 笔者:中央气象台在23日发布了寒潮预警,什么是寒潮?这次影响贵州的冷空气达到寒潮标准了吗? 若贵州省内有15个站及以上达到这个标准,那就可以说全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天气据监测,截止11月26日的监测,在这次强降温过程中全省有26站达到了寒潮标准,其中包括铜仁地区全部县市,贵阳市、开阳县、修文县、白云区等4个站,以及凯里、丹寨、麻江、贵定、龙里、都匀等县市因此贵州师范大学可以说,此次强降温过程为全省较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 笔者:这次降温的幅度怎样呢?为什么那么强呢? 贵州省气象台专家解读入秋以来最强降温及其影响 万雪丽:按照中央气象台的统一标准,寒潮是指一次冷空气过程,使得某地的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之内降幅大于或等于8℃,或者48小时之内降幅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幅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的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这样的冷空气过程就称为“寒潮” 嘉宾:贵州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万雪丽 (摄影 石开银) 笔者:这次降温过程还会持续多久,会带来哪些影响,有什么防范上的建议? 贵州省气象台专家解读入秋以来最强降温及其影响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万雪丽:这一轮冷空气是入贵州贵阳天气预报10秋以来贵州遭遇的最强冷空气,造成的降温幅度是非常大的整个降温过程,省的中部及以南地区,即贵阳、黔东南、黔南州、黔西南等地的最高气温降幅普遍达到10℃以上,尤其是24日夜间到25日,荔波降幅达到17℃贵阳的最高气温,从24日到25日,一夜之间从21℃降到9℃这次冷空气影响贵州的路线图是什么样的呢? 万雪丽:入冬是没法预测的,必须要依靠气温的监测气象学对入冬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某地的滑动五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这里强调“稳定”二字,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监测,才能确定是否入冬这次降温过程虽然比较强,但由于前期气温比较高,因此要达到“滑动五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这个条件,还是比较难的,不过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东部的一些地方可能在这次过贵州大学主页程中进入冬季,但要看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气温怎么变化了 万雪丽: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气象部门没有作出相关预测结论其实据相关研究,厄尔尼诺对我国今年秋冬季气温的影响,全国以偏暖为主,显然与网上传播的“30年来最冷冬天”不符而11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日内瓦发布2015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声明,指出今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所以传言自然不攻自破了大家在平时看新闻时,一定要注意来源是否权威,不要轻信谣言 笔者:虽然早在11月8日就“立冬”了,但其实很多地方冬季还没有到来,那这次强降温是否会让各地进入冬季呢? 万雪丽:其实,整个过程在25日全省各地普遍降温以后,就已经结束了目前是受冷空气的补充影响,所以各地维持着低温的状态贵州毕节30天气预报但从目前的分析看来,29日各地就陆续升温了,升温幅度不是很大,但一些地方的最高气温应该能回到15℃以上 为什么这次降温幅度那么大呢?这主要是因为这股冷空气本身的势力比较强,中央气象台对此还发布了寒潮预警,贵州前期的温度普遍较高,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能达到二十度以上,冷空气到了以后,气温一下子就降下来了,“一夜入冬”的感觉比较明显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收藏此页】 【打印】 万雪丽:这股冷空气是自东北向西南影响贵州的从23日白天开始入侵贵州,最早影响铜仁、遵义和黔东南州北部地区,24日下午开始影响贵阳、毕节、六盘水、安顺,最后影响到黔西南州到了25日,全省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 2015-11-26 18:09:48 来源: 此次过程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在全省26个站达到寒潮标准 皮肤病专业医院治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wh/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
- 下一篇文章: 据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监测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