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务川县九天母石寨看到,一头“雄狮”在10多米高的桌台上,上蹿下跳,动作敏捷,引来游人惊叹与阵阵掌声。但这一“历史非遗”因动作危险难度大,又赚不到钱,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出现传承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你怎么看?

▲务川高台舞狮演出

余年的高台舞狮仡佬族的高台舞狮至今多年历史,传统动作有五十余个,如“太公钓鱼”、“黄鹰展翅”、“宝塔冲天”、“猴子捞月”、“下岩摘桃”等。

演出前,一般用六七张大桌子叠高台,最多可叠十二台,最上一张桌子倒放,整个高台一般7至10米,最高12米,演出一般12人。表演中,伴奏有唢呐、大鼓、小鼓、钵、马锣等,调子有过街调、龙灯头、金鹿声等,完成一台完整的表演通常需要3小时左右。

(网络图片)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务川县丰乐、大坪、镇南、涪洋等乡镇很流行。7年5月,贵州省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人不愿意学目前,泥高乡罗家湾高台舞狮班熟悉演技的只有3人,今年50多岁的罗仕海、曾正奎已不适合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只能做一些吹唢呐、敲锣打鼓的活。50岁的罗贤康既是主角,也是传艺的师傅,还活跃在舞台上。

罗贤康说,由于表演动作危险、难度极高,加上赚不到钱,村寨里的年轻人或一些表演者纷纷外出打工,高台舞狮陷入后继乏人的绝境。

(网络图片)

罗仕海说,高台舞狮在泥高乡已传承了8代人,演出上千场,“学表演高台舞狮,是对祖宗的一个纪念。”据称,尽管高台舞狮表演没有任何保险措施,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希望有更多的人,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wh/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