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动六盘水市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黔党发〔〕20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六盘水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结合六盘水市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基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六盘水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六盘水市是我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城市,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差、轻重工业比重不协调、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尤为突出。加快推进六盘水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既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一)总量做大。年,六盘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年的14.48%提高到14.5%以上;到年提高到15.5%左右,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年,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3%以上,年~年年均增长14%以上。 (二)结构优化。年~年,轻工业产值比重年均提高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年均提高1.5%以上,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特色轻工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55%以上,到年达60%以上;年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到年达65%以上。 (三)质量提升。年~年工业企业利税年均增长13%以上;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70%以上,到年达75%以上;年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年达80%以上。 三、基本思路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主线,以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支持六盘水市稳步推进“四个一体化”项目建设,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特色轻工、大健康医药、以大数据为重点的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及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六盘水市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促进工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支持重点 (一)支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四个一体化”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层次,提升产品质量。一是支持加快大型煤矿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安全化水平,重点推进老矿区的扩能技改,加大地方煤矿建设和技改扩能力度。二是在优化发展火电的同时,积极发展低热值煤发电、瓦斯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支持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废气等资源建设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车间。重点推进马依电厂(4×66万千瓦)、老屋基煤矸石电厂“上大压小”(2×15万千瓦)、汪家寨低热值煤发电厂(2×30万千瓦)等项目核准,加快推进华润六枝电厂、路喜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进度。三是支持冶金产业升级改造。支持现有钢铁企业的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同鑫晟贸易有限公司钢绞线生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精品长材、优特钢、特殊钢等系列产品,通过生产线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力争在区域内实现由重工钢铁制品转变为轻工钢制品产业,并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同质同价条件下,鼓励省级、市级重点工程优先使用六盘水市钢铁产品,提高省内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铝工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支持双元铝业改造提升。四是支持加快建材产业发展。积极利用新工艺,进一步加强水泥企业技术改造提升,重点推进昊龙胜境水泥项目投产达产。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点支持盘县紫森源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瑞都建材、盘江集团粉煤灰综合利用、贵州瑞泰新型墙材等项目建设。五是加强信息化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数字工业、数字矿山、安全产品研发等项目建设。 (二)支持推进新兴产业总量壮大。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平台和重要聚集地作用,大力承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医药、特色食品加工、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一是加快推进以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重点推进呼叫中心产业园、工业云、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融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省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二是加快推进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中药材生产、饮片、民族药、中成药、保健食品以及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开发培育医用药用产品、生物制药、药用包装材料、卫生材料、化学药、医疗器械和新医药衍生等产业,重点支持红豆制药、汉方集团、老百姓药业中药饮片及医疗器械生产、贵州缔谊制药异地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促成华润集团医药产业项目落户六盘水市,打造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三是加快推进“五张名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白酒、茶叶、旅游商品等特色轻工产业发展。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引进优强企业,壮大酿酒、高端饮用水、茶叶等产业规模,打造向产业园区相对集中的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和民族工艺奇特的优势,开发和扶持旅游商品、民族工艺品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旅游商品。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工作,突出质量、技术、创新在品牌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四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甲醇燃料等的推广及煤层气与页岩气开发利用。重点支持水矿集团申报建设国家煤与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水矿集团低浓度煤层气制取LNG、盘江集团煤层气与页岩气开发利用、黄白箐风电、新蓝天汽车等项目,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五是支持发展特种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及关联产品。重点推进贵州铁马特种汽车项目投产达产。六是加快推进制造维修、物流、信息、租赁、商务、科技、安全等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盘江矿山机械综合服务、西部红果煤炭电子交易、钟山科技信息产业园、水月物流综合体、煤矿设备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六盘水市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三)支持推进民营经济比重提升。认真落实国家、省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完善和落实好“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万户小老板工程”等;协调落实先照后证、市场主体资格与经营权分离等制度;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省级平台在六盘水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支持市级窗口服务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及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建立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用体系,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和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三是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资金扶持、导师帮扶、项目支撑、信息支持的全民创业帮扶工作机制。重点支持红桥、董地、两河产业园区打造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四)支持推进园区建设早出成效。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聚集度高、经济效益好、投资环境优的第一增长极。一是帮助做好《六盘水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二是加大对六盘水市产业园区纳入全省30个重点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快园区培育,将水月产业园区纳入亿元级,董地、两河、盘北产业园区纳入亿元级,红桥及发耳产业园区纳入亿元级产业园区打造。支持水月产业园区和红桥产业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两河产业园区等创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四是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环保配套设施、园区经营公司、龙头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路喜、黔桂等企业办园。 (五)支持推进重点企业稳步发展。强化协调服务,加强企业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重点工业企业健康平稳运行。一是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抓好生产经营,开足马力、盘活存量;支持传统工业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支持首钢水钢集团、盘江集团、六枝工矿集团、水矿集团、黔桂发电公司、双元铝业等重点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对驻六盘水市省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本和技改工程投入给予融资、贴息、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首钢水钢集团、盘江集团、六枝工矿集团、水矿集团等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支持企业进行电力直接交易,重点支持六盘水市电力生产企业与首钢水钢集团、双元铝业等企业进行电力直接交易,年交易量达41.21亿千瓦时,其中双元铝业交易量20亿千瓦时以上。四是支持电力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重点对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黔桂发电公司、野马寨电厂、盘北电厂等在发电负荷安排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六盘水市火电机组高负荷运行。五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重点帮助煤炭、钢材、铝材及特色轻工产品“走出去”拓展省外市场,进一步提高六盘水市工业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按照市场导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投资思路,强化项目引领和投资支撑,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六盘水市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逐年提高,提升产业投资对工业投资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大对重大项目实施的全程管理,促进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加快推进一批、规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华润六枝电厂、昊龙胜境水泥、六盘水大数据与信息外包产业园、六枝路喜循环经济项目、黔桂天能煤焦油精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支持帮助六盘水策划、谋划支撑工业提速发展的重大项目,在招商引资上实行重点推介,在重大项目的布局上实行重点倾斜。重点支持六盘水市煤矿技改整合、六盘水煤电焦气化一体化基地、产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华润六枝电厂二期、盘县马依电厂、全省甲醇汽油燃料基地、六盘水煤层气地面抽采及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六盘水呼叫中心产业园、盘县云计算中心(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纳入省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争取纳入国家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人才支撑。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及培育力度,落实好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抓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两河与盘县职校、路喜与六枝职校、红桥与水钢技工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选派干部到六盘水市及所属县(区)挂职,支持六盘水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六盘水市选派干部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跟班学习。 (二)技术保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攻克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重点支持盘县紫森源、黔桂公司、盘江精煤、水矿集团等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政策支持。继续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简化项目审批手续。鼓励支持电力生产企业与用电大户进行直接交易,同时进一步扩大直供电覆盖范围。支持六盘水市在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区域性供电新模式,进行产业园区直供电试点。 (四)资金支持。积极支持六盘水市向国家部委申请各类资金支持,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对六盘水市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原则上每年各类专项资金安排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六盘水市相应安排配套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五)建立制度。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本意见所定事项的实施和协调。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跟踪落实有关事项。 (六)落实责任。制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具体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做好跟踪督办落实,年终将按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稿件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药治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ly/5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财经2015贵州经济十大事件评选结果
- 下一篇文章: 爱美食贵州美食之最,敢不敢都来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