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学贵州山地旅游的文化品格
近日,贵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汪文学在首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上,以《贵州山地旅游的文化品格》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汪文学认为,在山地环境当中,一动一静方为美,既能够体验山地运动的动态来实现身体的自由,又能够感受静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获得心的自由。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贵州旅游就是山地旅游,贵州是典型的山地,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国土面积的92%以上都是山地,山地上居住着17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贵州旅游三大关键词是全域旅游、山地旅游、旅游减贫。“山地景观、民族文化”构成了贵州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山地旅游来发展贵州的全域旅游,通过全域旅游实现旅游减贫,把贵州打造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近年来,贵州召开“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立“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表“国际山地旅游减贫宣言”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围绕山地旅游展开的。 关于贵州发展山地旅游的文化品格、文化品质何在? 首先要回答人为什么需要游?为什么需要出门游走、游戏、旅游?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来说“追求存而不在的感觉”,这就是实现一种“自由”,“游”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通过“游”实现“身体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所以游的精神就是自由精神,为了实现这样的自由精神我们可能会采取多种方式,以多种方式实现身体的自由,以多种方式实现身体、灵魂、思想的自由。 “游”有三个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最高境界——神游,比如孙绰在家中神游天台山而写下了名篇《游天台山赋》;第二重境界是陶渊明的“田园之游”,要走出家门在田园中游,田园之游是有情境的,要到田园里才能够实现灵魂的自由;第三重境界是山水之游,要走出门,还要选择在奇峰异景中游。 山地旅游也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山地运动”,通过山地运动实现身体的自由。对于山地旅游如何界定?根据学术界的一般观点,往往是把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联合起来,所以在9月份在贵州召开的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是把其和户外运动结合起来,国际山地旅游及户外运动大会,学术界对山地旅游的理解更多偏重于“户外运动”,这是不全面的,把山地旅游圈为户外运动仅仅是实现了身体的自由,通过运动来实现身体的自由这个层面,但是另外一个层面,灵魂自由如何在山地中实现? 关于另一个层面是“观赏山地风光”,让心安静下来,用心去体会山地景观,使心与自然合二为一,就像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进而深入山地,深入到山地原住民的生活当中,体验原住民文化,实现心灵的自由。在贵州山地文化背景下开展山地旅游,通过山地运动实现身体自由,让心和山地风光合二为一,心和山地原住民的文化合二为一,静观山水,品味民族文化。 贵州旅游界近来提出来一个新的旅游概念——“静旅游”,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天眼”米的大射电望远镜5公里静默区划定事件,这个概念的提出,极有可能会成为今后旅游学、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话题。“静旅游”的提出,将会丰富贵州山地旅游的内容,丰富贵州山地旅游的内涵。 什么叫“静旅游”?按照一般理解,所谓的“静旅游”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到生命之本质状态,体验人内内心的真实感觉,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与神游天台山境界是相通的。 “贵州的山地旅游,贵州山地景观,贵州山地文化”是开展“静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借势中国“天眼”启动的大事件,策划开展“静旅游区”,以“点”带“面”,把贵州的山地景观、民族文化统筹起来作为“静旅游”体系建设,打造丰富的山地旅游产品,将心与文化,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安静中感悟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山地环境当中,一动一静方为美,既能够体验山地运动的动态来实现身体的自由,又能够感受静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获得心的自由。 (本文源自巅峰智业,根据大会现场专家演讲实录整理,转载请注明。) 为增进后续交流,大会现场建立了“文旅产业巅峰大会高端资源平台”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ly/11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赏贵州美景,品苗族文化学生干部夏令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