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书城好书试读
作者简介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及《于丹字解人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于丹国学美文系列已出版:《有梦不觉人生寒》。 内容推荐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第二本“向善卷”。《此心光明万物生》语出王阳明心学,从人生坐标的角度,将于丹私家美文结集成书;深入讨论:人性本善,并非小恩小惠,更不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一种大我的担当。 全书分为“有所依”、“有所为”、“有君子风”、“有神仙骨”等八个侧面,惜缘向善;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感悟幸福的真谛,直面人生的考验。 目录 有所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陌上心,缓缓归 爱是人生的暖意 家是一生的烙印 家有三人行 专属的天使 因为懂得 独自疼痛的时光 有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走,与伟大相遇 心不乱,世界就不乱 仁者不忧 有不为斋 柔软的禅心 人间有味是清欢 休息也是一种修行 有朋来: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朋友信之 世间最美的关系 说话与听音 “放过”的善意 只生欢喜不生愁 茶中浮沉多少事 流沙与天堂 有学思: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一诺千金 姥姥的私塾 我的野生动物老师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不如乐之 煎熬也是一种成全 把自己当自己 有君子风: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理玉 情分与本分 读心 观过识君子 心能转境 找回自己的魔法 有神仙骨: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凉风起时 我和谁都不争 晴丝吹来谁家院 生命的伏笔 舌尖上的四季 最美的自己 谁怜风花雪月 有心成长: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爱和善意的吉光片羽 童心本无用 留住相约的那场雪 相逢恨早 岁月风景 三十而立 针线有爱 有梦安顿: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沐浴春风咏而归 我们的心能遨游多远 一生如诗 没钱的日子 取舍的气度 注定寻找 阳光就在更高处 在线试读序言:一念 记得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位将军,听人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不解,就急匆匆赶去寺里问老方丈。 方丈正在坐禅,将军冒冒失失开了口,老方丈眼睛都没睁开,很轻蔑地说:“你这样一介武夫,连个起码的礼数都没有,还配听什么修禅的道理。” 将军大怒,咣当一声拔出剑来,直指老方丈鼻尖“你个臭和尚,问你是给你面子,还不识抬举了?!” 方丈睁眼,一指将军:“此一念,你就在地狱。” 将军一怔,忽然羞赧,掷剑伏地:“在下失礼,本来是为求教于师父,还请师父宽恕。” 方丈淡淡地说:“此一念,你已经在天堂。” 随着长大,看见都市里的街道一天比一天宽,人的心量却一天比一天窄。开的私家车越来越好,路却越来越堵,以至于出现了路怒一族。于是常常想:浮沉忙碌间,我们还能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起心动念? 《庄子·秋水》中称:“夔怜(虫玄),(虫玄)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就是说一足的夔羡慕多足的(虫玄)跑得快,可多足的(虫玄)羡慕无足的蛇更快,有形的蛇呢,羡慕无形的风,而风知道自己的速度赶不上人的目光快,目光却明白世间最快的是起心动念,一念即千里,什么都追不上。所以佛家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个诱因,难免就起了嫉妒、贪婪、烦恼、报复各种念头,关键是有没有一种觉悟能及时制止了念头,让自己明辨是非的理智赶在做傻事之前醒过来。看“烦恼”二字,那是火冲上了顶、乱了心,而“觉悟”二字,恰恰是“见我心”。于狂喜中、于暴怒中、于飞短流长的环境中,得见自己的心,都不容易。世间最难辨识的不是远方,是近处;最难评价的不是网上的人和事,是自己。世间最难把握的也不是一生,是一念。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一件乡村往事:三十多年前,在他女朋友家的村里,有一户人家的女儿跟人私奔,怀了身孕。这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乡村可是天大的笑柄,连续几家女眷来跟他后来的丈母娘议论这件事,可他这位准丈母娘就是不接一句茬儿。别人义愤填膺之余好奇追问这位邻居不表态的原委,老太太慢悠悠说了一句:“我家有四个还没出嫁的丫头,我不敢担保自己家的闺女个个不落话把儿,我也不敢笑话别人家的闺女”。后来,这家的女儿都考了出去,个个很有出息。乡里都说,是为娘的家有规矩,口上也积德。不敢幸灾乐祸,就是一念慈悲。时时心存“不敢”,就熄了些自己的妄念,多了点儿对别人的恻隐。一念不炽,就烧不毁理智清明。星云大师提倡的“三好运动”,无非就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言语上不妄语、不诽谤;行为中毋因善小而不为、毋因恶小而为之;那么心念上自然就养出善意来了。一念一行,生生不息,也就从当下绵延成了一生。努力照顾好当下每一个念头吧。 1.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幸福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吗?我千万次地问自己。 有一年,我到柬埔寨大吴哥窟,寻访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却爱上塔普伦寺的角落里不起眼的“笑愁仙女”。这尊仙女像,左哭右笑两张脸,左跨一步是愁,右跨一步是喜,站在中间,则是喜忧参半。她的左边明明有一种深深的、寂寞的、深入骨髓的哀愁,而她的右边却始终笼罩着淡淡的、温柔的、慈悲隽永的欢喜。 夕阳披洒在砂砾上,有一种粗糙的温暖,小吴哥一片奇幻的金色……手指触摸上仙女像的瞬间,内心辽阔而安宁。笑愁仙女神秘莫测的表情,如同“八大山人”似哭还笑的签名,让我顿觉无比真实,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模样。 我们一直在追求幸福,期待生活不着一丝哀愁,给予满满的笑意。稍有不顺,我们就苛责世界、埋怨他人。何时我们也能做一个能释然、懂接受,兀自绽放光芒的笑愁仙女? 著名犹太精神病学和神经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曾写过一本轰动世界的畅销书《生命的意义》。年,纳粹已经开始进入奥地利,犹太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弗兰克正值而立,意气风发,已是成果斐然的学者。他还是有执照的医生,握有美国绿卡。弗兰克的妻子刚怀孕,只有移民避难,才可保持小家的完整。 然而,他的身体里终究流着犹太人的血,奥地利有他的信仰和民族。踌躇之间,弗兰克来到维也纳大教堂。在管风琴洪大的奏鸣声里,他痛苦地抉择。留下的理由是什么?第一,他是医生。身体有病的犹太人是会被第一批杀掉的,而作为医生,他可以给这些人开具健康证明。第二,他是儿子。虽然留在奥地利,并不能阻止父母被杀掉,但是,他可以陪伴老人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于是,弗兰克带着这两个沉重的理由回到家。 如同神示。一到家,门口多出了一条残损的大理石,上面刻着“十诫”中的第一诫:你当孝敬父母。父亲告诉他:犹太会堂已经被纳粹摧毁了,这条大理石被捡回了家…… 年,弗兰克医生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缓步走出纳粹集中营,他是全家唯一的生还者。他的父母、妻子、孩子全都死在了那里。医生说:我不会后悔,生命的意义不只是追求幸福。 人性本“善”,并非小恩小惠,更不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一种大我的担当。 在田沁鑫导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中,谭嗣同曾和法源寺的住持讨论慈悲:“慈悲可比善良大多了,慈悲是多么勇猛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要有人活着,才能继续革命,变法不能只是一个笑话。还要有人留下赴死,有流血,有牺牲,才能警醒世界。 主动选择苦难,直面生死,始终在大信义的驱使下去面对生命的全部意义。慈悲不止是慈眉善目的真容,而是至刚至勇的担当。 什么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不再踟蹰于难捱的苦难,不再自得于点滴的善意,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更要勇猛直面残酷的人生。 国学小站: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善”的论述,善首先是“爱人”,它在治国,在修身,在处世之道,也在行事之矩,关乎信念,也需要担当,比如: 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这是说一个人临终的话一般都是善意的,主要指处事待人要真诚、谦和、严肃、端庄,强调礼和信。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这是说做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勤奋学习,治国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既要有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又要审时度事。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这里的善,囊括了聪明才智、仁德、严肃认真的态度、合乎礼节等多种具体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这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就能使社会进步、和谐。 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于是,我召集了我所有的好朋友,定下了“告白”这个话题,想听听每个人心中的告白。 有一天,张嘉佳一边吃夜宵,一边跟我聊天,说:“思浩,你喜欢一个人时一定要用心喜欢,这样你每天都有一万种欢喜。” 用心喜欢,用心欢喜。 而看到这本书的你,一定都有一个喜欢的人。 世界上人那么多,你们却能遇到彼此,一定是耗费了所有的好运气,才能遇到闪闪发光的那个人。 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的,你还是愿意一大早起来赶车、赶高铁、赶飞机,你拎着重重的箱子横跨小半个中国,就为了跑过去跟她见一面,吃个饭,然后聊会儿天。而她也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去车站接你,给你一个拥抱,然后骂你:“你怎么这么晚才来看我?” 而你翻山越岭去到她的身旁,都是为了说那么一句:“我想和你在一起。” 我想和你在一起,因为你的眼睛就像万家灯火,里面住着一个我。 我想和你在一起,因为就算最黑的夜,我也知道你就在这里。 我想和你在一起,从现在到以后。 我想和你在一起,就像我困倦时听到的那首歌,就像我在海边看到了日出,就像我在水里看到了船,这就是你对我的意义。 那么,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你勇气,不要像我一样在最好的年纪里失去了机会;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你好运,想珍惜的人就在身旁,不管是朋友、恋人,还是亲人。 总有人会跟你喜欢一样的歌、一样的电影,有同样的小情绪,有同样别人无法理解的小习惯。人生不过一场阴差阳错的好运气,原来你也在这里。 3.独自疼痛的时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幅遗世而独处的景象,是红尘之外的一个永恒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需要独处,需要自我放逐,然后从中获得宁静与力量。原本世界上,所有生命个体都是独立的。 每个生命的成长都必须穿越注定的磨难,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替代你。比如,我爱我的孩子,她要是磕了碰了,我可以替她去包扎,可以抱着哄她,但是我再心疼也不能代替她流血,疼痛。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救赎,我们都需要生命的自救。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文豪苏东坡一生坎坷蹉跎,问他这辈子有什么功勋,这些都是他贬过官的地方,一直被赶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有一天,苏东坡和朋友出门游玩,突然下雨,手中没有雨具,同伴狼狈而逃,他浑然不觉,一人漫步在风雨中。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林打叶声固然汹涌澎湃,但是人心自空,可以不听。“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何妨就在风雨中散步、吟啸,有竹杖,有芒鞋,步履轻捷。有风有雨不要紧,关键要问问自己的心怕不怕。如果你怕了,你就真的已经败给风雨。如果你不怕,风来雨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穿越风雨,他能够逢着什么?“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阵春风把酒吹醒,觉得身上有一点点凉意,蓦然撞见前方山头斜阳正红。雨霁风停,回头再看来时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切都会开始,正如一切都会过去。 这个世界上善意和恶意的动静都很大。内心被现实无理挤压,未必就是不幸。无数独自疼痛的时光,终究需要自我去穿越。只要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一份诚意,就能找到自救的力量。不自觉间融合许多人的生命,迅速发现自己的方向,让你的每一次经历都成为值得记忆的瞬间。 终有一天,我们穿越世相,笑看云起,送走心上踩过的动静,熬过独自疼痛的时光,于是惊艳,风雨之后,夕照温柔。 国学小站: 张孝祥一生屡被贬官,他是这样看待的:“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就算短发萧疏、一腔清冷又有什么呢?我还可以自在地泛舟,生命还是很稳健。即使天地都没有光明了,只此一刻,我还能“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其实“孤光自照”转换为庄子的话,就是两个字——“葆光”。我们的心是一个府库,养心是为了葆有心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一定来自外界,而是内心里的深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支点,保有我们的光芒,并能从别人的生命里,从历史文化中找到困顿时可以被救赎的力量,安稳时可以快乐的能力,我们就能安然度过那些独自疼痛的时光。 书香人生多彩贵州书城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y/5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州省分行
- 下一篇文章: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