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与崛起总书记的经济大逻辑与贵州的发
如果站在更高的视野审视一个地区的发展与跨越,居于经济滞后地区的发展,是否观念也滞后,成为西部特别是贵州能否实现追赶面临的拷问。 有三种声音给出了答案。去年六月份视察贵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贵州发展指明路径: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其他西部地区的发展新路。随后,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和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都从“变”上对贵州路径作出了诠释。陈敏尔在茅台调研时说,打破才能出生机,创新就会有前途。胡鞍钢在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调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后总结说,贵州正“一变带百变,百变带万变”。 实际上,联系贵州贯彻总书记要求的布局和实践,再认真琢磨其中的深意,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与生态的辩证新路,还是贵州的“打破”求变之路,经济学家眼中的“变”,都指向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内陆贵州的崛起与跨越,变化是全方位的,既是观念上的变化,也是路径上的变化,更是产业上的变化。 一 去年六月,习总书记考察贵州,在走过的遵义花茂、贵阳和贵安新区,留下了两句经典的话,在遵义,他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贵阳,他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期间,他还到了清镇职教城视察,要求“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 第一句话,是基于精准扶贫和农业现代化说的,后面一句话,则是基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而言。而办好职业教育,则是从解决问题的根本上做出的深度要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yw/5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州教育新闻联播10月9日
- 下一篇文章: 贵州山地公园省生态徒步季首站将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