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梁氏文化交流会上的报告

壁上挂灯梁氏研究会梁正乾

壁上挂灯梁氏是贵州、重庆地区的一支重要族姓,贵州桐梓是本族梁氏的祖地。因入籍始祖的陵园九龙汇聚、宝灯呈祥,术家封为壁上挂灯,故本族世称壁上挂灯梁氏。历史上,壁上挂灯梁氏为平定和开发黔北地区的七大土司官族姓之一,定居黔北已有多年的历史,除历代迁徙他乡的外,现仍生活在这一带的有十余万人,集中居住在贵州桐梓、正安、习水、绥阳、汇川以及重庆南川、万盛、綦江等地的一支梁姓,在安顺、毕节、六盘水、黔西南,重庆江津、巴南、渝北、涪陵以及四川、云南、广西、陕西等地也有大量分布。

一、源出华夏,以国为姓

中华梁氏的来源有很多个源流,壁上挂灯梁氏是“安定堂”梁氏的一个分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华夏部落。“安定堂”梁氏由古老的姓氏嬴姓后裔受封于梁国,梁国王族后裔以国为姓成为梁姓,后来,这支梁姓又派生出“安定堂”这一重要支系。

关于“安定堂”梁氏的来源,有一副对联讲得很清楚,即“绍自轩辕力辅夏商五子伐戎派立梁国绵胄绪;渠由伯益广驰汧渭一人唾逆徙居安定振家声”。

1、“绍自轩辕”与“渠由伯益”:轩辕即是指皇帝,也就是说安定堂梁氏是轩辕黄帝的后裔。黄帝后裔中有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建立功勋,受到舜了的敕封,并赐予嬴姓,就是后来建立秦国的嬴姓。这支嬴姓又称为秦嬴,梁姓又是从秦嬴分支而来的。

2、“力辅夏商”与“广驰汧渭”:嬴姓后裔在夏朝和商朝都是朝廷的重臣,多代嬴姓族人先后辅佐了夏、商两朝。商朝后期,嬴姓后裔中有因恶来父子均为商纣王的宠臣,周武王灭纣后,嬴姓受到了排挤和打击。直到嬴姓36世非子因牧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建立秦国,嬴姓又才重新崛起。

3、“五子伐戎”与“派立梁国”:嬴非子的五世孙兄弟五人率军讨伐西戎,获胜后均获封地分别立国,其中嬴康伯受封夏阳梁山建立梁国,史称春秋梁国。

4、绵胄绪:春秋梁国王族后来就成为梁姓,不断迁徙发展,为今天的梁氏大族。

5、“一人唾逆”与“徙居安定”: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康伯梁姓24世、军司马梁桥不甘与窃国大盗王莽为伍,毅然去职举家迁居安定府,这支梁氏后来兴旺发达,成为“安定堂”梁氏。

6、振家声:“安定堂”梁氏因不媚权贵、执守忠义,素有“灞陵亮节,安定名宗”的美誉,其后裔声名远播,为中华梁氏的最重要的支系。

二、平蛮入播,世居黔北

壁上挂灯梁氏迁入籍黔北渝南地区,主要原因是受命驱逐侵占川黔地区的南诏国。唐朝中后期,西南边疆地区屡为外夷南诏国侵扰,我族成鸾祖在唐朝军队中任职,与南诏国军队作战时,坚持在高岩山黑神垭(即现在的娄山关)为民守义,不幸战死于此。其子建国、建邦,建都均败散未归,近千年后得知,建都后裔落业于江津渡。后来,朝廷向全国征募平播(平诏)兵将收复失地。唐僖宗乾符二年(年),以太原总戎杨端为总领,率领梁、娄等八大姓所属的唐军驱逐南诏。

平蛮大军从成都出发,采取了明攻黑神垭(娄山关)、暗度赤水河的军事策略,娄姓和梁姓一路中路军沿江津南进,取綦江、扶欢、夜郎进取黑神垭。时梁宗理官封都堂,为征播先锋军师兼娄殿邦所率中路军副将。中路大军所向披靡,连续攻下綦江、九盘子、风梅垭、石虎关等要塞,并夺取川黔咽喉黑神垭,活捉守将、南诏“皇帝”酋龙的堂兄酋伯。

平诏之战胜利后,我族因收复川南、黔北、黔中等地有功,与娄姓一同受封于娄山关以北至綦江、南川南部的广阔地域。历唐、宋、元、明四朝,娄梁二姓世守其地,永镇边夷,致封地治守巩固、人文兴起,社会演进融入中原体系。梁姓入籍定居后的二世娄珊与梁关(梁烈)共同镇守高岩山黑神垭,当地百姓遂称黑神垭为“娄珊梁关”,后来黑神垭这个地名逐渐演化为“娄山关”。娄梁二姓入籍始祖为郎舅姻亲,先辈共同驱逐外辱、共同镇守边关、共同经营封地,建立了世所罕有的娄梁族亲关系,至今二姓亲若一家,互视对方为己姓,世系字辈一一对应,行辈不乱、尊卑有序。

三、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1、梁姓等军事世家定居黔北的贡献。一是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使命。壁上挂灯梁氏等族姓受命驱逐敌寇,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结束了川南、黔北、黔中地区的长期战乱,实现了黔北地区多年无重大战事的安定局面。二是实现了开发和巩固边疆的目的。平蛮入播之前,播州屡为外夷侵占,自平蛮入播以后,这一地区再也没有被外国侵占过,保障了黔北、黔中地区完全归于王土、永远融入中华版图。三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梁姓等大量随军族姓的迁入定居,不但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还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使中原文化在黔北地区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融入。四是建立了全新的土司官制度。“平蛮入播”在黔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土司群体,尤其在桐梓,有多个军事世家定居于此,这些土司世袭管理各自的封地,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形态,历唐、宋、元、明四朝,播州军政民风完全融入朝廷管理体系。

2、本族有众多外迁支系尚待查考。族中历来有“长房守关,幺房守孝”的说法,也就是在入籍最初几代中,兄长多入军在外带兵打仗,幺房留在家里孝敬父母。这些早期在外征战的先辈后裔没有回祖地居住,我们除了知道仲观祖镇守安顺外,其余的都不知道其下落,他们的后裔应当有一些分布在贵州西部、云南、广西等地。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各地群雄并起、战事不断,我族早期入军者也很可能去了中原等全国各地。从老谱上看,入籍后的中期也有大量外迁支系去向不明,应当多是自然迁徙。由于入籍早中期族中没有统一的字辈,这些外迁支系已难以稽考。有统一字辈后外迁的,基本上可以凭字辈及族中传承的文化寻根问祖。今天我们能联系上的,都是统一字辈后外迁他乡的宗支。所以族人都应当谨记,必须世代谨遵字辈,切不可擅改、不可佚忘,这是我们共同的名片。

3、如何对待联宗合族。近些年,很多热心人不惜跋山涉水,遍访宗亲、踏寻源流,为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这种执着精神着实可歌可敬,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但也有少数人急于求成,企望一下子查清宗族历史、理顺世系源流,一时不加甄别地照搬其他宗族的史料,导致了对家族历史的认识出现错讹甚至混乱。我认为,宗族之间在姓氏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应该积极提倡,而在历史查询和世系脉络清理方面则应当认真考查,每一个史实的考证都要全面详细,要认真梳理点滴信息,严肃认真、极其谨慎地作出判断,不能盲目冒进、攀枝附叶。如果任意搭接,就有可能篡改家族历史、亵渎自己祖宗的尊严。

4、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家族历史与民族历史一样,同样要遵循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里简单列举几条,以期共勉:一是开放性,允许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二是探讨性,分析提出观点要采取“探讨式”,切记“定论式”。三是史实性,重现场考证,重史料记载,轻情理推定。四是慎重性,新的观点尚无充分证据时,不能随意修改原有提法。五是认定家族中提出的新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必须在全族中取得广泛共识,由各支系的族人代表共同决定。只要大家都遵循了这些原则,家族历史研究就会有序进行,大家的付出才能对得起祖宗。

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的生活安居乐业。天下梁氏一家亲,壁上挂灯梁氏一家人!我相信,我们壁上挂灯梁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壁上挂灯这个根。不管天下的哪一支梁氏族人,都是同一个“梁”字,我更相信,所有的梁氏族人都会更加团结和睦,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加强交流学习,共同繁荣梁氏文化。我们这个梁氏大家庭的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年4月3日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xw/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