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中学生打破陈规为贵州旅游文化注入
古人云 山南水北谓之阳 山北水南谓之阴 贵阳因地处贵山之南而得名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南朝文学家陶弘景描绘的视觉盛宴 这个夏天 贵阳一中领导力课题 贵州旅行漫谈小组 的同学带你领略青林翠竹之美 ▼▼▼ 贵州旅行漫谈项目,是由贵阳一中领导力课题小组的学生组织策划的一个公益性活动。 在课题开展前期,他们就旅行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结合亲身经历进行了调研:大部分来黔的游客对贵州的自然风光都赞不绝口。但分散且不成体系的旅游文化让不少游客认为“山水之行”大都浮光掠影,回忆起来总觉得缭乱无序。 这说明,许多来黔游客的旅游不构成体系,也未能触及心灵。该如何解决呢?于是,几位志同道合的贵阳一中学子联合起来,为了打破陈旧的“贵州印象”,一起开启了公益性的贵州旅行漫谈项目。 他们希望,能从当地人的视角,宣传最地道的贵州特色,借助暑期旅游季向外地游客推广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以学生的视角出发,人性化地为外地游客提供资讯平台,让“初来乍到”的游客们享受这份来自学生视角的“地主之谊”。 ▲美景 ▲美食 他们分别从“省会——爽爽的贵阳”、“星火之源——黔之北”、“自然风光——黔之西”、“民族特色——黔之南”四个地域入手,以景点、美食、互动三个维度介绍了贵州旅游文化,旨在让其成体系发展,借助暑期旅游季向外地游客推广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展现贵州的自然、人文风貌。 据悉,该项目主要有4名负责人,通过按责分配制形成了“一组一个负责人,一个辅助员”的分工格局。每个成员的专长和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安排方面,最大化地利用了每个组员的优势—— “外向的代敏捷的主管外谈” “读文科的王一诺主管起草” “认真细致的黄薇锦主管财务” “组长陈纪言主管审核” …… 同时,每个组员都有不同的时间表,在兼顾学习和休息的同时,分配项目任务,让所有成员的工作虽充实却不混乱。 “暑假是贵州旅游旺季,即是贵州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良好契机,又是外地游客体会热浪袭来,唯贵州清爽的绝好光景。”谈及成立贵州旅行漫谈项目的初衷,陈纪言同学告诉小编,小组成员在选拔时即是因为“课题宗旨”走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如何让贵州的旅游文化成体系发展,就成了需要同学们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游客对贵州的看法,同学们分工合作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高铁站、广场上、商场里……哪里人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负责外谈的代敏捷同学告诉小编:“一开始我们准备将旅行手记投放在飞机椅背上,但由于航空公司担忧安全问题,原则性地否定了我们。所以我们转换策略,借助团市委的力量和成都铁路局达成了合作的共识。目前已成功投放了余本旅行手册,得到了游客们的认可。” 除此之外,在“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同学还遭遇了外界带来的重重困难。在景区调研时被误认为传销组织遭到驱赶、在广场散发宣传单被城管追得上蹿下跳、在航站楼为旅客解读“贵州旅行漫谈”受到排斥……遇到困难时,他们没有放弃,首先做的是改变自己,调整方案,适应社会。披荆斩棘之后迎来的,是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成长的过程中,即有披荆斩棘之路,也有成功花开的彼岸。贵阳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华荣了解“贵州旅行漫谈”项目后,给予了同学们支持与肯定:“要好好做下去,通过学生的视角看贵州,山水之美将会融入青春的激情。” 是啊,正如李校长所言,以陈纪言同学为首的旅行漫谈小组,对贵州每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使外界游客对贵州有了新的认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将通过假期研学旅行,发现更多“鲜为人知”的旅游特色,并通过学生的视角,将它们描绘出来。随着时代发展,贵阳一中的这群学生,为贵州的旅游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采访的最后,陈纪言同学坦言道:“未来我们将继续对贵州所有地域的旅游资源做深入调研,加固黔文化体系建设,并通过游客与当地人之间互动的形式,将非官方、非商业却又格外地道的旅游资讯传播到五湖四海。”而在此之后,该旅行漫谈项目还将由新一届高一的同学接手,将贵州旅游文化一直传播下去。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稿件作者 小编新一 页面编辑 小编新一 值班主任 小编鲜鲜 编审 小编崔崔 “在看”的永远18岁~黔学帮小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wh/13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少资讯文化和旅游部年第四季
- 下一篇文章: 首届中国贵州旅游春晚在铜仁震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