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同烈起义-----------------------------年

织金万人坟-----------------------------年

古州苗民起义-------------------------年

张秀眉农民起义-----------------------年

李文彩农民起义-----------------------年

普安厅回民起义-----------------------年

黔西北农民起义-----------------------年

镇宁“白骨塔”——千名村民的葬身地---年

韦同烈起义

正统十四年二月,明贵州驻军1万余人调往麓川战场,防守空虚。三月,邛水十五洞司(今贵州三穗)苗民聚众起义,迅速攻占思州府城(今贵州岑巩);五开(今贵州黎平)苗民进攻清浪(今贵州岑巩南)、镇远(贵州今县)。于是,西自永宁(今贵州晴隆),东至沅州(今湖南芷江),北起播州(今贵州遵义),东南达武冈(湖南今县)的广大地区内,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参加起义的人数多达20余万。明廷命都督宫聚为征南总兵官率军镇压。同时命广西总兵官柳溥、贵州参将都指挥同知郭瑛、湖广参将都指挥佥事张善各率官军、土兵会剿。四月,再命出征麓川的兵部尚书王骥领兵增兵贵州。因众寡悬殊,官军穷于应付,处处败绩,逃散者多达数干余人,迫使朝廷不断向贵州调兵遣将。九月,起义军围攻平越卫(今贵州福泉)甚急,朝廷应王骥奏请,集兵七八万人,东西夹攻。十一月,奉调宫聚回京,正式命王骥为平蛮将军,充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泰元年(午)四月,起义军进围安南(今贵州晴隆),朝廷命云南总兵官沐斌遣军人前往协助当地守军解围。起义军攻杀年余,官军镇压不力,朝廷又命保定伯梁王缶代王骥负责镇压起义。五月,征进贵州右副总兵都督佥事田礼率官军在新添(今贵州贵定)、平越击败起义军,解除平越之围。总督军务兵部左侍郎侯琎领兵于都卢寨、水西等地击败起义军,打开了由水西至贵州(今贵阳市)的通道,明云南援兵由此而进入贵州,加强官军力量。侯琎而挥军东向,在安南卫、紫塘、弥勒,南窝、阿蒙等寨以及七盘坡、羊肠河、杨老堡、清平(今贵州凯里西北)等地击败起义军,打通了兴隆(今贵州黄平)至镇远的道路。同时,总兵官梁瑶于沅州大败起义军,起义转入低潮。不久,起义军领袖韦同烈拥兵数万据兴隆,自称“苗王”,率军进攻平越、清平、新添等地,起义再度高涨。但官军已大兵压境,占据优势地位,形势对起义军很不利。

景泰二年(年)正月,总兵官梁王缶督军于靖州(今湖南靖县)等地大败起义军,斩首余级,生擒余人,起义遭受重大挫折。四月,官军兵分两路对韦同烈部发起攻击:总兵官梁王缶率东路军自沅州来攻;都督方瑛率西路军会攻兴隆。韦同烈战败,退保香炉山,遭到官军包围。此时起义军内部有人叛变,将韦同烈绑赴官军投降。其它各地起义军也相继被镇压。七月,普定(贵州今县)、永宁(治今贵州晴隆)、毕节(贵州今县)、五开(今贵州黎平)、清浪(今贵州岑巩南)等地苗民再次起义,湖广各地苗民也群起响应,朝廷仍命梁王缶为总兵官,右都御史王来总督军务,率军镇压,并命湖广等地官军策应。四年(年)三月,镇守湖广右都督陈友领兵于古城(今地不详)击败义军。六年(年)十一月,被废广通王朱徽堞党羽蒙能自称“蒙王”,聚集贵州苗民3万余人起义,攻打隆里(疑为龙里,贵州今县)等处。十二月,平越等地阿孥、王阿榜、苗金虎等自称“苗王”,率众起义,把斗争推向高潮。朝廷急命南和伯方瑛为平蛮将军,充总兵官,署都督佥事白玉为副总兵,率军镇压。天顺元年(年)四月,方瑛领军击败蒙能所部及其他各部起义军,斩首数干级,湖广方面的苗民起义遭受严重挫折。二年(年)四月,贵州东苗十三番首领干把猪率众攻打都匀(治今贵州都匀)等地,朝廷急命方瑛调集西南各地官军、土兵镇压。三年(年)四月,方瑛及赞理湖广、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率军打败起义军,斩首1万余级,生擒0余人,干把猪被俘牺牲。官军乘胜进攻其它各部,斩首级,生擒余人。四年(年)八月,麻城(今湖北麻城)李添保自立王号,聚众万余人起义,西堡(今贵州六枝)等地苗民纷起响应。朝廷命都督李震代方瑛为湖广、贵州总兵官,以一部兵力进攻李添保,另一部兵力分两路进攻西堡义军。五年(年)正月前后,两部义军均遭官军镇压,起义跌入低潮。

织金万人坟

康熙三年,清政府西王吴三桂为扩充实力,制造水西土司安坤“蓄意谋反”的谣言,使得朝廷派军前往“讨伐”。在“讨伐”中,其下属李本深奉命从大方六圭河到织金对安坤进行围剿。

行到六圭河时,李军粮草大已耗尽,只得屯集于六圭河,并檄文向吴三桂求援,而在檄文中误将“圭”写成“广”,致使援兵迟迟未到。李军因粮草欠缺,人困马乏,行到倮陇汛时,遭到安坤率领的少数民族军的伏击。交战中,双方死亡人数达万人,当地群众不忍目睹战死的将士露尸荒野,将其尸骨收投于路旁一个洞穴中掩上泥土,便形成了“万人坟”。

乾隆十年,都司文魁为该坟修坟立碑并题词。后由于年久失修,墓碑渐渐消失,留下的只有约50平方米墓地。而这一坯黄土掩埋的已不仅仅是民族英雄们的尸骨,还有他们为了自由不断抗争的壮烈精神。为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再展“万人坟”百年前雄姿,织金县八步镇人民政府在多方筹措下,对该墓进行修复。修缮后的“万人坟”水西古墓高3.9米,直径10.8米,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古墓。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十三年(年)二月至乾隆元年(年)五月,古州(治今贵州榕江县)苗民在包利领导下,反抗朝廷剥削压迫之武装起义。

雍正四年(年)至九年(年),清廷剿抚兼施,收复黔省苗族4万户,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该地区由"无君上,不相统属"到设官建治,显然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官军驻扎该地后,修城、建署、筑碉、开驿等,大量无偿役使苗民,加之繁重的赋税和各种名目的摊派,给苗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苗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雍正十二年七月,黎平人包利到苗疆腹地古州,以"苗王出世"相号召,大造反清舆论。十三年二月,官吏滥征钱粮,古州地区的八妹、高表等寨苗民蜂起反抗。包利乘机聚集2万余苗众,于二十六日围攻古州城北之王岭汛地。古州总兵研勋率兵前往镇压,苗众溃散。包利收集余众,北移至清江、台拱(今贵州台江)地区,从者复至2万。

该地官吏告急,远在贵阳的贵州巡抚元展成、提督哈元生令古州、清江(今剑河)各派数百兵丁前往弹压。三月二十一日,包利率众包围台拱番招坉汛城,元展成仓促调附近各营汛驻兵共人,前往解围。途中反被包利军包围。四月,提督哈元生亲自领兵人,前来督师,行至清平(今黄平南)杨老驿,始知情况严重,畏惧不前。包利等探知清军驻防兵大半已移戍西北,各城守备空虚,便乘机发起攻势。

五月初至六月中旬,苗众先后攻占凯里、重安堡(今黄平南)、黄平、岩门(黄平与凯里间)、清平、余庆等州县雍正帝

司驿,逼近镇远、思州(今岑巩)等府。雍正帝谕令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十余人组成办理苗疆事务大臣会议,筹划用兵事宜;并于六月间急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6省清军会剿。授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贵州、云南、四川清军万余人,由清水江上游进攻;任命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统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清军万余人,由清水江下游进兵。

七月,雍正帝又命刑部尚书张昭为抚定苗疆大臣,前往督师,兼理后勤。在调集清军之时,云贵总督尹继善已遣云南清军,星夜赴援,湖南、广西清军亦相继开到。起义苗众见清军云集,便弃城回寨。哈元生为打通云南清军东来之路,先进军凯里,又合攻重安堡。苗众回寨后,乘各地营汛兵力空虚,攻围营汛,阻截运道。于是,台拱、清江、丹江(今雷山北)、八寨(今丹寨)清军诸营同时告急。而八寨协副将军冯茂诱杀已降苗众余人,更加引起苗民愤怒反抗,以致起义蔓延到更大范围。

此时,清军将领哈元生与董芳发生内讧,结果大兵云集数月,旷久无功。乾隆帝继位后,为扭转战局,除继乾隆帝

续增调援兵外,下令将张昭、元展成、董芳等,以玩忽职守、贻误军机罪革职拿问。同时,任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七省经略,重新部署进剿。张广泗认为前一阶段进剿失败原因,在于分兵为战、守二部,致使用于作战的兵力不足。他决定采取剿抚兼施,以抚待剿的策略,先抚"熟苗",后捣"生苗",再惩"熟苗",集中兵力,以整击散。

十二月初,张广泗到凯里,分兵三路,进剿苗族村寨。凯里一路人,由四川督标副将长寿、贵州定广协副将军曾长治率领;台拱一路人,由广西左江总兵王无党、贵州黔西协副将康世显率领;清江一路人,由张广泗和湖北襄阳总兵焦应林、湖南九溪协副将李椅率领。三路清军分别向九股河上、下游和清水江下游各苗寨同时发起进攻。广大苗民堵路、筑城、挖壕、埋签,顽强抗击,但终因力量悬殊,无法阻挡清军围攻。

年底,上九股的挂丁、郎川、空稗,下九股的台雄、打革,清水江下游的摆尾等数十个较大的苗寨,先后被清军攻破,苗民死伤惨重。乾隆元年正月,张广泗进一步部署围剿苗众:命总兵焦应林、副将长寿统兵留驻已攻占之苗寨;增调古州总兵韩勋、广东高州总兵谭行义、四川川北总兵王廷诏等部,连同原有清军,分为8路,进剿丹江、高坡、羊色、摆调、乌留等地。

三月底,清军攻破近座苗寨。包利被迫率众退入牛皮大箐。牛皮大箐位于黔东南苗疆中心,盘亘数百里,北为丹江,南为古州,西为都匀,东为清江。其主峰雷公山危崖入云,老树蔽天,泥泞没膝。是为易守难攻之处。包利率众将路径挖断,试图据守于此地以图再举。张广泗采用沿山筑长墙围困之策,檄诸军分扼箐口,然后四面搜剿。四月,起义军首领包利,于乌糯箐被俘。义军士气大受损伤,加之粮尽援绝,战斗力锐减。五月底,清军搜剿牛皮大箐,苗众损失惨重。六月至九月,张广泗回军清江、台拱、凯里、清平、黄平、施秉等地,大肆搜剿苗寨,数万苗众惨遭屠杀,一场声势浩大的苗民起义,终被镇压。

张秀眉农民起义

张秀眉,苗族,台江县翁岗掌就村人,生于故于,幼名张秀波,呢称秀眉。年幼父母俱丧,给土司帮工度日,喜听苗族古歌、苦歌、反歌和故事传说,崇拜苗族英雄,对清统治深痛恶绝,自小有反清决心,习武自强。

十五岁随张开裕聚义抗击官府,十八岁时已身手不凡。周游苗疆,以武拜友,凡路见不平,均出手相助,深受同胞敬佩。

咸丰初年,苗疆连遭水、旱,虫灾,四方饥民嗷嗷待哺,而官府“提甲追征,狱为之满”,激起群愤,秀眉决定举义旗造反,秘访有识志士,了解形势,提出“打倒官府、夺回土地”口号,作舆论准备。

同治元年,即秀眉39岁时,秀眉苗族义军东联委应劳侗族义军攻打湖南晃州、沉卅、清州等六处府、厅、州、县,并一举攻克,建立了政权。

同治六年,即秀眉44岁时,太平军、捻军相继失败,清廷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张秀眉义军。秀眉与侗族义军陈大六联合,不屈不挠与清廷湘勇辗转征战于湘、黔两省间,屡屡挫败清军,截其归路,断其粮道,避实击虚,分散袭扰,各个击破。使清军湘勇陷入”一日数十惊、一地数十敌”的困境。

九月,清廷湘军与秀眉义军对峙中,清廷川军入黔,秀肩腹背受敌,受挫后退回台拱。同治八年,即秀眉46岁时,义军中的黔北号军、天柱侗军、黔南斋教军相继失败,秀眉失去友军和屏障,孤军作战。黔,川,湘三处清军合围苗疆,除台拱外,义军所占各处城镇相继失守,张秀眉乃将主力集结于台拱,重兵布防施洞,促成黄飘大捷,聚歼清军万余。

同治九年,张秀眉47岁时,席宝田率湘勇设营三十余座,以十一营进逼施洞,双方激战,张秀眉被迫退守台拱,伤亡惨重,转移至雷公山。

同治十年,即秀眉48岁时,秀眉及其部分将领,率部分义军潜出雷公山,分散游击于黄平、凯里和台拱内地,以图再举。由于清军势力过大,又加烧杀掳掠,义军活动受很大限制,又陆续撤回雷公山。清军以步步为营的围剿法进攻,张秀盾突出重围。结于乌鸦坡、连营二十余里与清军决战,损失惨重。

最后在乌鸦坡一役,张秀眉身先士卒,与清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战,力竭被俘。槛押长沙,受尽酷刑,矢志不渝,坚强不屈,义正辞严地痛斥清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与清廷势不两立。是年秋,在长沙英勇就义。

李文彩农民起义

李文彩,中国贵州省黔南州都匀人。清咸丰同治年间柳天成领导的黔南苗族起义军首领之一。咸丰五年(公元年),他与柳天成在都匀坝固起义,建立了鸡贾河根据地,主要活动于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同治八年(公元年)6月,柳天成、金干干、李文彩率领起义军在羊安与贵州提督张文德激战,歼灭官军兵万人,使官兵的总兵、副将当场毙命,使张文德负重伤,取得了自张秀眉苗族起义军黄飘大捷之后的羊安大捷。

同治十年(公元年)4月,义军失利,柳天成被叛徒暗杀身亡,金干干、李文彩率余部加入八寨马登科义军,7月,马登科投敌,金干干、李文彩又投奔雷公山张秀眉。同治十一年(公元年),金干干在雷公山战死,李文彩又走施秉、镇远,后战死于牛塘。

普安厅回民(张凌翔、马河图)起义

咸丰、同治年间,对于清王朝来说,是一段烽烟四起的岁月,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形式、规模不一的农民起义。在这期间,盘县大坡铺农民张凌翔、马河图率领以回民为主体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之久,在贵州产生重大影响,其间主要转战于黔西南各地,史称“黔西南农民起义”(即白旗起义)。

年11月9日,黔西南普安厅(今盘县)回民在张凌翔、马河图等领导下起义,起义军命名为“反清起义军”,军旗为白色,因此史称“白旗起义”。起义大旗竖立后,兴义府的回、汉、布依、苗等各族群众纷纷响应,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先后多次击败清军的进攻。

年秋,张凌翔联络张福田(回族)、涂令恒(汉族)、陆王松(布依族)、杨树森(苗族)等部起义军围攻新城(今兴仁),并设伏全歼前往救援的地方团练。困守新城的清军闻援兵溃败,加之粮饷匮乏,水道又被起义军截断,军心离散。11月28日夜,清军开城取水,埋伏在城下的义军乘机攻入城中,占据新城。

新城三面环山,地势险要,为黔西南的军事要地。年初,张凌翔、马河图等便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指挥机构,成立大元帅府,张凌翔为大元帅,马河图为副元帅,总理全局。另设都督、将军、都统、参军、中郎将、营长、先锋、队长等职。张凌翔、马河图一面派人与太平军和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联系,一面在新城扩建城垣,修碉堡,挖战壕,准备长期坚守。

年,太平军曾广依部由广西进入黔西南,牵制了大量清军兵力,使起义军得到发展的机会。年,起义军从新城向周围的清军发动进攻。4月,攻占贞丰州城。7月1日,攻入普安县城,因城中无粮,旋即退出。年1月,在苗族群众的配合下,起义军攻占册亨县城。4月,张凌翔率军攻克兴义府城。9月,起义军再次攻入普安县城,10月1日攻占普安厅城,11月15日攻占安南(今晴隆县),11月20日攻占兴义县城。至此,兴义府和普安厅所属广大地区均被起义军占领,起义军人数发展到10余万人。

同治三年(年),贵州提督赵德昌率清军围剿起义军。起义军奋起抗击,不幸战败,张凌翔、马河图在兴义府(今安龙)被俘,并被清军杀害。起义军余部继续坚持斗争。张凌翔、马河图牺牲后,人们将其遗骸合葬于安龙桅峰山下竹林湾(今安龙一中旁)。现在,其墓茔仍保存完好。同治九年(年),贵州巡抚曾璧光以云、贵两省兵力进攻起义军。同治十一年(年),攻占起义军的指挥中心兴仁县,并占领起义军的最后据点册亨。长达14年之久的白旗起义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最终失败。起义军后期领导人金万照等被捕处死。

年,贞丰城余骏年等筹款收集“白旗起义”、“南笼起义”死难者遗骸,在贞丰城菜园建成万人墓一座,题联曰:

百族罹兵戈叹当年征塞舆尸饮恨二陵风雨

异姓同骨肉幸此日佳城聚首长眠万古星云

历时14年之久的“白旗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敢于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事迹,在黔西南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缅怀起义军阵亡将士,弘扬民族历史文化,20世纪90年代,兴仁县各族群众筹集资金30万元,在城关镇百家坟为“白旗起义”死难将士修建纪念园,纪念园占地1.5万平方米。

黔西北农民起义

清朝咸丰十年()五月,威宁州骨董山(今赫章县古达乡境内)苗族兄弟陶新春、陶三春,在大韭菜坪祭旗结盟,召集以苗族为主体的一万四千多人,举行起义。这就是著名的清朝黔西北苗族起义。陶新春后为太平天国统兵元帅。陶三春后为太平天国将军。

苗族义军以大韭菜坪为基础,在大韭菜坪扎营练兵。当时,义军在大韭菜坪揭竿而起,应者云集。之后举兵攻打以机、青兄、车浪三家土目,大获全胜,继而兵锋指向七家湾、七星关,并攻而克之。

咸丰十一年正月,贵州提督田兴恕配合云贵总督张亮基,调集滇、黔之清军主力,围攻七星关。苗族义军给清军以沉重打击,撤离七星关,驻守海马姑等地,并开辟猪拱箐根据地,从而形成联防阵地。

义军在猪拱箐根据地实行屯田,发展生产,并多次打退前来进犯的清军。

其时,太平军曾广依率部逼近大定。苗族起义军与太平军会师,围攻毕节。同时,太平军之翼王石达开已率领人马进入四川境内,陶新春派出一支千人先遣队,引曾广依的人马入川,与石之大军会合,并将太平军的伤员带回猪拱箐根据地疗养。

同治二年(),太平军宰辅李福猷与石达开部失去联系,率三万多人马进入毕节。陶新春迎接李部人马到猪拱箐休整,并筹粮草资助其回师。李福猷任命陶新春为太平军统兵元帅,任命陶三春为太平军将军,并送给起义军枪炮等,帮助义军训练,构筑工事,开设兵工厂。

同治四年,苗族义军联合黔北号军攻打毕节,翌年攻占大定,控制了黔西北、滇东北、川南的大部分地区,声威大震。

同治五年,云贵总督劳崇光、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率领滇、楚、湘、黔、川、桂六省官兵数十万人马,对苗族义军进行会剿。义军多次击退清军。

同治六年二月,清军派奸细装成苗族义军进入猪拱箐根据地,里应外合,切断了根据地与海马姑、红岩尖山等地的联系。七月,义军寡不敌众,清军攻占猪拱箐。八月,海马姑失陷。陶新春、陶三春先后被俘。九月,新春、三春等义军首领在毕节、黔西等地就义。

此次苗族起义,从大韭菜坪开始,持续战斗长达八年之久。义军与太平军相互配合,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苗族起义之后,民国年间,大韭菜坪还爆发过另一次农民起义,即梁玉顺起义。

镇宁“白骨塔”——千名村民的葬身地

石塔为二屯八角形,属攒尖封顶石塔。塔前立有一块石碑,正面刻有“白骨塔”三个字。从石碑右侧所刻的字中可知道,“白骨塔”建于同治十二年(年),高2丈1尺,直径1丈1尺。

“白骨塔”右侧11米远的地方,还有一块石碑,上书“白骨塔序”,塔序中记载了修建“白骨塔”的原因:同治十年(年)的一天,甘肃提督陶茂林奉命镇压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起义,途经官寨时,发现官寨村背后的后山屯山下,尸骨遍野,惨不忍睹。于是,陶茂林决定修建一座石塔,将上千具尸骨收敛入塔内。石塔最终于同治十二年建成,所有亡灵得以安息。

清道光元年(年),统治镇宁扁担山一带的温土司将治所从扁担山普里搬迁至四面环山的官寨。

同治五年(年),水城苗族首领黄金印率众先后攻打郎岱、落别后,于3月18日来到官寨前。攻打了5天后,官寨城门被攻破,温土司及家人被当场杀死。之后,城内上千百姓纷纷逃往村后多米高的后山屯上躲避。后山屯上建有防匪的工事,黄金印及部下无法爬到山上,他们便将这座山围困起来。

几天后,山上的村民又饥又渴,村民试图用绳子吊着装满银子的陶罐到山下,想给围困他们的人换水和粮食,结果银子被拿走,黄金印的部下或将陶罐摔碎,或装上屎尿戏弄村民们。绝望后,村民集体抱团跳崖

10余天后,饥渴难耐的村民们在绝望中一一开始跳崖自杀。一时间,官寨后山呼天号地,有父子、夫妻及兄弟姐妹抱团跳崖的,也有一家几口抱团跳崖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个月大的婴儿,无一幸免。不久,后山屯下,血肉模糊的尸体便堆积如山。据称,哀叫声持续了一天才结束。后来,出没的野狗、野狼等将村民们的尸首叼得遍地都是。

汪希鹏老师说,当时官寨的百姓,幸存的只有七八人,这些幸存者均因走亲戚或外出做生意,才躲过了一劫。温土司一家被杀后,这一带从此结束了多年的土司统治。五年之后的同治十年,因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反抗清政府,朝廷便派甘肃提督陶茂林镇压。途经官寨看到这里尸骨遍野后,动了恻隐之心。

年12月,“白骨塔”被镇宁自治县人民政府立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据了解,为纪念这段历史,镇宁布依族同胞的蜡染作品中,还专门有“白骨塔”的图像。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ly/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