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初年贵州发展战略与屯堡文化
问题的提出 “屯堡文化”的研究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一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屯堡始迁村民是在“调北征南”军事行动以前入黔的(注1),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贵州安顺鲍家屯《鲍氏家乘》称:“鲍氏籍贯尚党郡,原籍南京直隶省、徽州府、歙县、新安卫、塘越村、滚袖乡、太和舍人士,于大明洪武二年调戍贵州都司、普定卫军。……”对于“明洪武二年调戍贵州都司普定卫军”一事,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当时鲍福宝作为先头部队从棠樾调戍贵州普定卫,是朱元璋西南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一步。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明代“调北征南”军事行动是在洪武十四年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鲍福宝只身入黔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屯堡文化和“调北征南”的关系问题。是不是先有“调北征南”军事行动,才有屯堡文化,或者是其他。我认为,屯堡文化的产生是明代执行西南地区总战略的结果,而“调北征南”军事行动,只是这个总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在贵州安顺屯堡文化高峰论坛上说:“太祖对于西南之开发,人多以为始于洪武十四年用兵云南,其实不然。”(商传,《从安顺屯堡浅谈明初对贵州的经营开发》)商先生在这里举了明人作《奢香始末》中,讲到的关于明太祖治土司极为生动的故事,作为例证。这个故事我在下面还要讲到,这里就不再赘述。明初对西南地区的总战略 事实上,朱元璋对西南地区的发展早已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有周密的考虑。洪武初年,为了不影响北方的战争,朱元璋认为:“云南僻远,不宜烦兵(夏燮:《明通鉴》)”一直希望以招抚来统一云南。这“云南僻远,不宜烦兵”就是朱元璋对西南地区用兵的总战略。他曾先后于洪武二年、三年、五年、七年、八年,五次(一说七次)遣使招谕梁王,劝其“奉版图,归职方”。但梁王不仅拒降,且将使臣杀害。屡招不成,明廷遂于洪武十四年,决意讨伐。恰在此时,梁王起兵反明,于是朱元璋就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兵分两路直下云贵。“调北征南”由此拉开帷幕。(朱伟华,《建构与生成》)。兴师在即,朱元璋亲谕进兵方略:“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扼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即今四川叙永)先遣骁将,別率一军以向乌撒(即今贵州威宁),大军继自辰、沅(今湖南西部)以入普定(即今安顺),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劲兵趋乌撒(今威宁),应永宁(叙永)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克(能)遣人招谕,不必苦烦兵也。”(《太祖洪武实录》卷)朱元璋这份招谕真可称为高瞻远瞩,详尽缜密。他广览舆图,咨询于众,对山川形势,扼塞要害,及取之之计,了如指掌。他知己知彼,部署细致周密,真是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事实证明,征南的全过程,均未出朱元璋之所谋。征南大军,自南京出发,到腊月二十四日攻克云南(指云南府),仅历时天,直至平服全滇,也只有半年时间,真可谓神速至极!平滇之战可以说是明代初年南征北战中最成功的战役之一。镇南之役如此神速,与朱元璋在洪武初年经营西南边疆方略之正确,不无关系。这个发展方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这就是“先安贵州,后取云南”。朱元璋是把西南地区的云南和贵州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先安”和“后取”只是先后的两个步骤,“先安”是为了“后取”,为了“后取”,必须“先安”。因此,必须把“调北征南”前的准备工作和“调北征南”的军事行动,统一进行研究。轰轰烈烈的征南平滇战争顺利结束,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重建一统。“得国之正,皆非汉、唐、宋所及”。(范增如,《明代卫所屯田比较谈》)但却未能完全继承元朝的全部政治遗产,无论北方南方,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其直接统治区域都较元朝大为缩小,唯有西南例外。(朱伟华等《建构与生成》)所以,朱元璋对西南边疆的发展方略,是值得我们去充分认识和认真研究的。“修治驿道”,和“密置卫所” 为了实现“先安贵州”的目的,其具体措施是“修治驿道”,和“密置卫所”。“修治驿道”就是要构筑西南地区的交通网络,“密置卫所”就是重兵驻防,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而且两者又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沿着交通线驻扎重兵,或者说卫所沿驿道布置。整治驿道的目的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调兵遣将、运输粮秣、接送官员、进京朝觐、商旅往来以及运送滇铜等多种功能。它对于中央掌控西南边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朱元璋对贵州的交通建设有一个通盘的战略考虑。这就是要建设五条驿道(干线),形成功能明确、主次分明,从中心辐射邻近诸省的完整的交通网络体系:这五条驿道是:1、由湖广至贵州的湘黔驿道; 2、由贵州至云南的滇黔驿道; 3、由四川叙永经贵州毕节、乌撒(今贵州威宁)到云南的川黔滇驿道; 4、由重庆至贵阳的川黔驿道; 5、由贵阳经都匀到广西的黔桂驿道。 其中,尤以湘黔、滇黔两条驿道横贯东西,交通、运输量最大,是全省驿道中的大动脉。 明代大举修筑驿道逐步形成了以黔中贵阳、安顺为中心的辐射四周的交通网络。这种网络格局打破了原来土司各自为政,画地为牢,自成体系,处于“深山僻谷,生而不见外事”(郭子章:《黔记》)的封闭状态。“密置卫所”就是沿着交通要道设置各级军事设施。当时,朱元璋要求征南大军重兵屯驻枢要城镇,而不急于分散兵力去广泛掠占云贵全境,以免兵力过于分散,而招致当地民族分割攻击,逐个歼灭。此战略既保证集中优势兵力征讨尚未平服的地区,另一方面又可以牢牢控制中心城镇,达到控制大局的目的。此时,贵州的卫所具体布置如下: “下六卫”:即贵阳以东的龙里、新添、平越、清平、兴隆、都匀; “上六卫”:即贵阳以西的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安南(今晴隆)、普安; “边六卫”:主要扼守入黔通道,即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 “西四卫”:驻守川黔滇驿道,即乌撒、毕节、赤水、永宁。 卫所布置的特点是,密集程度高,设置时间集中,分布呈点状线型,尤其集中在横贯贵州中部,西出云南,东进湖广的交通线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卫所的布置和驿道设置的原则是一致的。故事两则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有关朱元璋在洪武初年的两个故事。这些逸事脍炙人口,后来都广为流传,成为传世佳话。第一个故事是朱元璋利用少数民族力量修建驿道的故事。当年,贵州著名四大土司之一的水西土司奢香夫人入朝状告都督马烨,为解决封疆大吏与民族首领之间的矛盾,朱元璋决定治罪马烨。后,朱元璋向奢香提出“何以报我?”奢香答“当令子孙世世戢罗夷,不敢生事。”朱元璋则认为:“此汝常识,何言报也。”奢香又回答说:“贵州东北间道可入蜀,梗塞久矣。愿为陛下刊山开驿传,以通往来。”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奢香回黔后,即修筑龙场九驿,开通了与蜀、滇的道路。由此可见,朱元璋在当时是何等重视在贵州修筑驿道,而且在修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土人”的力量。(《贵州六百年经济史》贵州人民出版社)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朱元璋指示官兵,弃城不守,集中到民族村寨武装抢粮的故事。据称,征南期间,朱元璋从贵州都司文书中,见到“目下并无升合口粮”时,特指示“各处守城寨官兵,若无粮用时,且将城寨不守,尽数去会做一处,将那有粮蛮人都打了取粮用”;“将水西、普定应有军马都会一处,每日去蛮子住处攻打,要粮用。”(张尔俊,《中所村志》)为解决军粮供给,一代开国君主竟然下令部队弃城不守,集中兵力到少数民族村寨武装抢粮,足见解决军粮问题对于贵州这一战略要地的艰难和重要。事实上,早在征南之初,明王朝已经确定了镇戍、屯兵、移民作为统治云贵的基本政策。从当时征南统帅傅友德的言论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他曾说:“广戍兵,增屯田,以为万世不拔之计。”(王世贞《山堂別集》)朱元璋曾告诫大臣:“天下新定,百姓财力困乏,象刚学飞的鸟儿和新栽的树木,拔不得毛,也碰不得根。(《明史》,卷,《循吏传序》)”还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续文献统考》,卷5)实际上,早在朱元璋称帝前五年的龙凤九年()二月,朱元璋就下发“申明将士屯田之令”,可见当时各地将士已普遍进行军事屯田了。该“申明将士屯田之令”指出“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令将士屯田,且耕且战”收地利,充兵食。(《太祖洪武实录》,卷12)明代军屯制度的推行,不仅对于稳定明朝的政局促进经济的繁荣,安定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还巩固了西南边陲,推动了民族融合。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确认鲍福宝确实如《鲍氏家乘》所述是在明洪武二年,先期入黔,因为这正是朱元璋对西南地区的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了解明代初年,朱元璋对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越多,你就会对鲍家屯选址和布局意义的认识越深。试想,鲍福宝为什么要早在洪武二年就在鲍家屯安家落户呢?原来朱元璋早就定下了,“云南僻远,不宜烦兵”和“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发展西南边疆的大战略。试想,鲍福宝为什么要选择在滇黔古道边安营扎寨呢?原来根据当时贵州交通网络的布局,这里是东西交通大动脉所在。试想,鲍福宝为什么要把军屯选在型江河边呢?原来当时这里正是湖南和云南交界之处,如果从“密置卫所,重兵布防战略要津”的要求出发就很容易理解。那么,鲍福宝为什么要选择村落前有一块平坝好地呢?当然这是为了“卫军屯种自食”(余继登,《典故纪闻》,卷2),今后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如果从战略的层面,从历史的层面、从区域的层面来作深层次的观察,就能认识鲍家屯选址、发展的必然性。(二)研究“屯堡文化”要有新的观察角度,有了新的观察视角,就可能对问题有新的认识。研究“屯堡文化”,不仅要看到明洪武十四年以后的“调北征南”的军事行动,而且要看到“调北征南”以前的大量准备和酝酿工作。研究“屯堡文化”,不仅要看到贵州,而且要看到云南,看到整个西南地区。研究“屯堡文化”,不仅要看到战役、战术,而且要看到明王朝的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最后,正是因为鲍福宝按照朱元璋的战略部署,于洪武二年先期到达鲍家屯,才使他在调北征南军事行动前十二年,为迎接这次军事行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正是这十二年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鲍家屯能在余年后,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注1:根据不完全的调查,明洪武二年入黔的除鲍家屯的鲍福宝外,还有鲍家屯的汪洪宝和江舍宝,大西桥村(永龙镇)的桂文光.编辑文顺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ly/5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州黔首屆書法文化藝術節在銅仁印江開
- 下一篇文章: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宋奇慧到贵州省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