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境内,是国务院审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首个以民族风情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景区成立至今已经18个年头。

一、黎平侗乡的历史沿革

(一)景区升级了。年9月28日,黎平县人民政府在黎平八舟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基础上,扩大范围,申报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审定,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机构成立了。为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年5月10日,经贵州省黔东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为黎平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三)门票收取了。通过对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年在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肇兴景区实施了一大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项目,并对景区进行了保护与整治建设,整体提升了肇兴景区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使得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肇兴景区在年1月23日开始实现门票收入。

(四)机构改革了。年机构改革,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保留原有设置,归口黎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年机构改革,将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机构规格由正科级调整为副科级,并更名为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发展服务中心,为黎平县林业局所属公益一类副科级事业单位。

(五)领导选配了。景区成立18年来,先后选派5位同志担任过景区管理处处长,—年由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陈德胜同志兼任处长,—年由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田景辉同志兼任处长,—年由吴家贤同志任处长,—年由姚洪江同志任处长,—年由龙运培同志任处长,年机构改革,由龙运培同志留任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保留正乡长级)。

二、黎平侗乡的发展过程

(一)编过两版总规。景区成立后,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先后编制了《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和《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2版总体规划,“总规”经逐级审查,于年3月通过国家住建部组织召开的部际联席审查会议审查,并上报国务院审批,由于总规面积(平方公里)与申报面积(平方公里)调整较大,未获国务院批复;“总规”经逐级审查,于年12月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召开的部际联席审查会议审查,并上报国务院待审批。

(二)摸过两次“家底”。—年,黎平县人民政府对全县风景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形成《贵州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成功申报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年,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在启动“总规”编制时,再次对全县风景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形成《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三)通过两次“体检”。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分别于年、年两次接受国家住建部综合执法检查“体检”。年经国家住建部“体检”,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存在管理机构薄弱、标识标牌不完善、总体规划未报批等问题,“体检”结果为基本合格;年再次经国家住建部“体检”,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存在总体规划修改上报进度缓慢、界桩界碑数量少等问题,“体检”结果为良好。

(四)动过一次“手术”。为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结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林草局的统一安排部署,黎平县人民政府于年12月启动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手术”,经调查评估、征求意见、专家会诊、逐级审核,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手术”于年10月9日顺利完成,并将“手术”后的《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报告》及数据上报国家林草局。

三、黎平侗乡的管理措施

(一)强化作风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出台《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干部作风建设管理制度》,推动干部职工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采取正负向评价方式对干部职工工作实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对工作作风不实、不担当不作为、年终考核排名靠后且干部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实行到乡镇、林场“回炉再造”。

(二)强化网格管理。为统筹做好景区保护与管理工作,根据景区分布情况,将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划分成8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主要领导任总网格长,1名分管领导任分网格长,1名干部任网格员,网格内所有生态护林员任巡护员,形成“1+1+1+N”网格化管理,确保景区日常巡查全覆盖,守护好景区自然资源,提升景区生态环境。

(三)强化多规合一。“总规”至今未获国务院批复,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建设活动受到限制。为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强化多规合一,景区内城镇、村庄建设,以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为依据,坚持“生态惠民、科学利用”原则,积极开展景区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建设水平。

(四)强化工作创新。近年来,风景名胜区内旅游招商项目较多,为避免风景名胜区内招商项目违规上马,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创新工作模式,对风景名胜区内项目选址实行联合审批,项目选址前需征求景区管理机构意见,发改、招商等部门根据景区管理机构审查意见对项目进行备案、签订招商协议,避免建设项目因违反风景名胜区管理要求而无法完善相关建设手续,项目建设由事后查处变事中监管,提升景区营商环境。

四、黎平侗乡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黎平侗乡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汇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体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核心区,是贵州面向沿海地区开放的“前沿窗口”,黎平机场、贵广高铁、厦蓉高速、沪昆高速、黎靖高速、黎剑高速将黎平与全国紧密连接,兴义经黎平至永州赣州铁路、铜仁玉屏至黎平城际铁路已纳入国家和省铁路规划网,黎平侗乡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这里还是“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二)风景资源丰富。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内资源丰富,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有全国最大侗寨——肇兴侗寨,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古城翘街,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生态博物馆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7个,这里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土文化组织推荐的黄金旅游线路和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十大旅游圣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

(三)资源品牌较多。黎平侗乡资源品牌较多,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黎平高屯天生桥”等5大吉尼斯世界之最,这里还是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年贵州云匠“村晚”主会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杉木之乡、中国西部最美茶乡,同时,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还获得“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锦绣中华展示奖”、“全国林草系统第一批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样本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黎平侗乡的成长结果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成立18年来,经历了“景区升级、成立机构、收取门票、机构改革、领导选配”等诸多历史事件,也走过了“编过两版总规、摸过两次‘家底’、通过两次‘体检’、动过一次‘手术’”等艰辛的发展过程,共同探索出了“强化作风建设、强化网格管理、强化多规合一、强化工作创新”等管理措施,也获得了“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锦绣中华展示奖、全国林草系统第一批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样本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

龙运培,男,汉族,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贵州黎平人,现任政协黔东南州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黎平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县管专家,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县评标委员会专家,县文化旅游咨询委员会专家,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侗族寨门迎宾

侗族长桌宴

肇兴侗寨

地坪风雨桥

黎平会议会址

秦溪白塔

八舟河鸬鹚架

八舟河田园风光

(责任编辑:王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ly/1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