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话题和方向,引起专家和社会热议。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特此专访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大华。

  绿色,是贵州奋进的底色,也是贵州发展的潜力所在。立足生态优势,贵州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基础,不但亮出了绿色的新底板,更牢牢端稳了生态的“金饭碗”,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以“绿色+”为引领,构筑生态屏障   当代先锋网:年国发二号文中提出,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请问贵州作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吴大华:从地理地位上看,贵州域内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地带,由于特殊的低纬度高海拔喀斯特地理条件,省域多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对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位置。从战略地位上看,贵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党中央、国务院谋划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战略地位。从经济地位上看,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在推动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性经济地位。   贵州省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实施山地丘陵地区坡耕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长江流域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性功能,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转变积极发展方式,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先锋网:贵州根植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年来取得哪些成效?   吴大华:年,贵州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由年的1.下降至1.,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由5个下降为零;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55%,贵阳市在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前茅。   年,贵州省河流水质达标率83.5%,比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八大水系中,5个水系达标率为%,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年,贵州环境综合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此外,年开始实施的“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成绩斐然,营造林.29万亩,宜林荒山造林绿化.1万亩,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93万亩。   一系列成绩,充分展示了贵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   当代先锋网:贵州立足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生态的“长板”。现在,怎样跳出生态抓好生态,把“绿色+”的理念贯穿到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等各个方面?   吴大华: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跳出生态抓好生态,把“绿色+”的理念贯穿到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等各个方面,这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贵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具体的领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到实践发展之逻辑必然。   生态好与大扶贫之间是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许多地方生态资源没有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出现捧着生态好的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况,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等,实现生态美人民富的双赢。   生态与大数据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大数据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若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大数据则可以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以数据的形式具体化,绿水青山的数据化可以更好的根据数据进行适合的开发与保护,同时使大数据本身得到新的发展。   生态与旅游是紧密相连的,生态环境好是开展自然风光游的必然前提。贵州的生态环境好使贵州具有开展自然风光游的自然禀赋基础,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

吴大华。图为受访者提供。

  以生态补偿立法为先行,发展绿色经济   当代先锋网: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贵州在法律法规体系、生态资产核算以及生态监督体系建设上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吴大华: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厉行法治,坚持生态建设立法先行,健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继续全面清理现行法规、规章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规、规章间的衔接。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规章。   在生态资产核算建设上,鉴于目前生态资产核算仍处于研究阶段,不宜一概而论。仅就其中的自然生态资产而言,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推进对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湿地和水土流失、土壤环境、地质环境、温室气体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   在生态监督体系建设上,强化党委特别是纪检监督、政府行政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统计审计监督、司法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明察暗访,加大督查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曝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失职渎职行为,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举报、听证等制度。   当代先锋网:事实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贵州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环保法庭的设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中,贵州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吴大华: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建设中,要深化改革,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导向,完善绿色发展市场规则,改革绿色发展管控机制,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推动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要按照差异化评价考核的要求,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用好考核评价成果,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比如,从生态补偿机制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地方是能够在一些领域实现立法的。比如,《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作为我省地方规范性文件,对赤水河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作了尝试性的规范。相信随着这类规范经验的不断总结,能够为我省生态补偿立法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从而助推生态立法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出台。   以绿色金融为突破,厚植绿色文化   当代先锋网:前不久,贵州被批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此,贵州在发展绿色经济上有什么新的机遇?   吴大华: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实验区必将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和提供新的机遇。   首先,试验区将会进一步优化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到年,试验区通过创新基本建立以服务开放型经济为目标的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政府服务等制度。   其次,试验区建设将会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了一系列实验区建设的支持政策,例如国家绿色制造的重大项目优先考虑向试验区布局,重大专项资金安排向试验区倾斜,还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对试验区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对我省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当代先锋网:如何借助这一机遇推动绿色发展?   吴大华:贵州应该顺势而为,在加强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试验区如建材建筑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及石材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和集聚区建设。   二是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促进数据集聚共享。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融合,形成更多云应用及信息技术服务,带动关联业态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在试验区依法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金融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探索绿色债券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应用,支持贵安新区探索开展绿色金融改革。   当代先锋网:在全球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贵州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所借鉴,又该如何借鉴?   吴大华:在全球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瑞士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典范之一,同时瑞士是内陆山地国家,与贵州的地理环境、发展的历史有相似性。贵州致力于打造“东方瑞士”,在贵州与瑞士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借鉴与学习的东西很多。   我们可以借鉴瑞士发展中对我们有益的文化理念,这是至关重要的。瑞士人的科学与理性的精神、睿智创新以及责任意识都是值得深究的。在发展的战略抉择与策略选择上,需要在求实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通过创新性发展保持绿色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并且,对于瑞士人而言,责任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提示我们,不仅要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更要把绿色发文化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此外,绿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贵州打造“东方瑞士”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前行。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张恒彭奇伟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y/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