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此情此景,贵州也有,那便是安顺的罗仙村。

罗仙村原本是安顺市的自然村落,不是风景名胜,只因为网友发现其进村隧道独特,村庄里面田园风光优美,又被比喻成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从而在网络上走红。罗仙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关办事处的东南面,距离安顺城区不远,只有七八公里,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

罗仙村处在大山的深处,四周群山环绕,山峰如林,村内相对平整,阡陌纵横,田园风光甚是优美。这是现在的情景,过去却不一样,由于交通闭塞,村民外出必须翻山越岭,运输物资全靠人背马驮,一去一回就是几个小时,是远近闻名贫困村、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村口隧道。

罗仙村的蜕变还得从上世纪说起,年,罗仙人秉持着造福子孙,改变命运的决心,团结一致,修建进出村庄隧道,没有机械设备,就用钢钎大锤,鸡公车,耗时10年,于年才打通一个可以过人的口子,但罗仙人并不满足,继续拓宽,隧道终于在年实现通车目标。

对罗仙村人来说,村口隧道就是他们的生命通道,规模不是不大,长只有米左右,宽是三到五米不等,高约五六米,全部是由罗仙人在大山的石头上,一锤子一錾子敲击而成,还未进行装饰,隧道比较原生态,无论是地面上,还是洞的侧面,都看得见开凿的痕迹。

隧道开通了,进出村庄就方便了,罗仙人从此走向坦途,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足,茅草屋变成小洋楼不说,生活也越来越安逸,正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描述那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偶尔还有袅袅炊烟,好一幅人间仙境的绝美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利用12年的时间,罗仙村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硬是在山体上开凿出生命通道,不但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造福了千秋万代,尊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你说是不是?

喜欢我,就加入我的粉丝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y/1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