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年12月28号下午,贵阳晚报小记者团“行走的课堂”年最后一站,26位晚报小记者走进“砥砺前行四十载,感恩奋进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回望”过去,见证贵州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

让我们跟着小记者的步伐回顾一下他们的所学所得吧~

畅想二十年后的贵阳

卢昱霖贵阳实验二学六(3)班

  二十年后贵阳是什么样?

  二十年后,贵阳会很快发展,会变得更好。那时,可能会有飞机式的汽车,汽车不用道路,会像无人机那样,四侧有用于飞行的螺旋桨,四个螺旋桨包围着一个机仓,上面有挡风玻璃。在操作台上,可以用智能屏导航。在仓中,有两个软椅子,驾驶员可以坐在上面。

  那时的手机不是“小盒子”,是一个投影仪式的东西,安装在手表等随身佩戴的物件上。没有辐射,还很轻。没电了的时候,放在无线充电器上便可以充电。还可能会像眼镜那样,近视的人也可以佩戴上去。

小记者和家长一起对比贵州的四十年变化

  那时的电视不需要一大显示屏,只需一个小“机顶盒”,人们坐在椅子上,用水杯大小的东西投影在墙上,便可以看电视上的东西。也可以在外面用那个东西照在墙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地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如果怕别人看见而害羞,也可以设置“仅自己可看”模式,用一个自带的“3D眼镜”链接了自己的投影仪才可以看……

  二十年后,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也可能会变成科幻片似的地方,而真正改变世界的人,是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如果没有想象,就会没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我们就没有动力;如果没有动力,我们就没法像当年人们想富裕一样,最终成功的结果……

小记者认真回答讲解老师的提问

  所以,我们必须为自己生活的社会添一份力,这样,我们才可以过好生活,才可以把城市建设成科幻片一样的地方!

走进贵州美术馆

王墨妍易省府路小学万科分校二(3)班

  今天,我们在小记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贵州美术馆,美术馆里展览的是我们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变化的图画。

  进入展馆后,看到那些所展的古老物品和那些图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些我们贵州盛产的水果和酒。在第一个活动里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个叫“小艾”的机器人,当老师带我们去下一个展版的时候,还有几个小朋友依依不舍地在跟机器人说话呢!在进入第二个活动的时候,老师指着几副图画给我们说:“四十年前的贵州还是很贫穷的,这就是以前他们所住的房子。”我从图片上所看到的房子确实是很破烂的。我想还是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好呀!

小记者认真记录笔记中

  我们的第三个活动就是请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家长上台抽卡片讲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我记得最深的就是:有位家长说他们以前要是能住上现在农村住的房子就已经很不错了。第四个活动就是画出我们未来的样子,我画了很多山和很多水,而且山比现在的山植物更绿更茂盛了!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而且很好玩,我下次还要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

贵州的四十年变化

闫静悦实验二小四(12)班

  12月28日,是我第三次参加晚报的小记者活动了,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这天,我们来到省美术馆,见证了贵州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

  首先,老师给我们说了活动流程,接着我们大家排成两队去参观了展厅,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发生的改天换地的变化。

讲解老师讲解中

  以前的贵州,人们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居住在破瓦房里,房间没有装修,多数是泥巴地和水泥地。现在,每家几乎都是木地板或瓷砖,装修及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那时人们用的都是马灯或煤油灯,几乎没有电器,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代表着富人们的生活。现在,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脑也普及,黑白电视已经成为古董,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电到宽屏液晶电视、从闭路电视到网络电视的过程。

小记者对未来的展望

  如今,贵州的交通也有了明显改善,贵州省成为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开通了贵广、沪昆高铁等。现在出门旅游的贵州人越来越多。

  令贵州人感到骄傲的是平塘县有个“天眼”,它的创造者是天文学家南仁东,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为建设我们的新未来努力奋斗。

做未来的贵州建设者

何沛玲实验二小四(2)班

  年12月28日,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参观在贵州美术馆举办的“贵州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在展览上,我们看到了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幕幕巨变。四十年来,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贵州经济在全国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天文望远镜等等,让世界和中国重新认识了今天的贵州。

讲解开始啦

  贵州取得的这些成绩与每一位贵州建设者是密不可分的,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如黄大发、文朝荣、南仁东、余留芬等等。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晚报的聂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四十年来贵阳市貌及贵阳人民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聂老师的讲解把我们带回到了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美丽幸福的时代。

  活动结束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直在想,过去因为父辈们的努力,使得今天的我们享受到了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放眼未来,为实现下一个四十年更加辉煌,我们必须奋发努力,做一名贵州未来的建设者,做一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为贵州、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解老师介绍中

参观贵州美术馆

刘炫志省府路小学万科分校二(7)班

  上周五,我们参观了贵州美术馆。

  进馆后,小记者们被各种各样的艺术照片给吸引住了。首先,我看到一架40年前的战斗机,然后我又看见了一个发动机和科学考察队。讲解员带我们到前台展厅,墙上挂着习主席的照片,介绍历代中央领导对贵州发展的“关心”。来到了大厅,讲解员介绍大麦地、老干妈、南明河的变化。还有镭射望远镜、土家族茶文化工艺等。

  年,农民王大发为乡亲们解决缺水问题,带领一群人打井挖水,解决了三个自然村缺水的问题,王大发一心为百姓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近几年,贵州发生了很大变化,得益于贵州人民的勤劳付出。时代楷模文朝荣、刘芳等,给贵州人民树立了榜样。

  贵州在科技和交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如大数据库、天眼、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渝黔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马路……现在贵州科技、交通、教育越来越好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20平方提高到40平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认真做笔记

  改革开放40年,贵州贵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观山湖新区,中国第一大楼盘---花果园,新一代现代化都市给贵州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回望贵州四十年的成就,我们更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早日成长为一名贵州的建设人才,为建设更美好的贵州而努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大记者孙维娜老师对这次活动的描述吧~

看展览了解时代变迁

  “西部大开发加快了贵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图上是年11月8日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启动工程之一——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开工典礼现场。”紧扣改革开放的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晚报小记者跟随讲解员阿姨先后参观了“豪迈征程·沧桑巨变”、“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贵州”、“时代先锋·精神高地”、“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多彩贵州·风行天下”6个单元的展览。

  洗衣机、电视、自行车、水壶、脸盆……在实物展区,小记者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对陈列的老物件充满了好奇。

专注听讲解

  “这些水果是真的吗?”小记者问。

  “当然。”在“丰收的喜悦”展区,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贵州脱贫攻坚与黔货出山联系在一起,改变着大山中人们的生活……

  “回望40年贵州改革开放历程,亦如群星闪耀的苍穹,贵州各族儿女,在这片激情燃烧的土地上,抒写了直击心灵的壮丽史诗。”在“时代楷模”展区驻足,讲解员慷慨激昂地向小记者们介绍历经30余年绝壁凿“天渠”的黄大发;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盲人女教师刘芳;矢志不渝铸大国重器的“天眼之父”南仁东等贵州英雄般的人物。

  记者注意到,除了仔细观看展板,小记者们还拿出纸和笔,认真做着笔记。

  忆往昔和父母比童年

  观看了令贵州人民骄傲、催人奋进的展览后,“我和爸妈比童年”活动开始了。

  “我像你这么小的时候,最为常见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当时的公交车分成三截,中间有点像手风琴。在没有出租车的年代,家里的代步工具是自行车,每家每户如此。”抽到对比“交通工具”的变化时,省府路小学四年级许楷松和妈妈走上了舞台,妈妈率先分享。

写写对未来的展望吧~

  “现在的公交车没有三截的,但是却有双层的,不用自己蹬自行车,出门一招手,出租车就停下来了,还有地铁、高铁、飞机,只要买了票,哪里都能去。”许楷松说。

  那两代人又有怎么不一样的娱乐方式呢?小记者郑茹颖的妈妈率先回忆说:“我的童年,没有电视机,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不是和小伙伴跳皮筋就是踢毽子,要不就是丢沙包。”

  郑茹颖妈妈表示,虽然没有电视、手机,但是感觉有小伙伴的童年挺快乐。

  “现在不外乎就是手机、电视,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郑茹颖接着说道,自己不是“低头族”,和妈妈看法一样,最开心的时光其实是在和小伙伴们嬉戏中度过的,快乐其实蛮简单。

 开脑洞想象未来模样

  过去不可逆,而未来已来。活动最后,晚报小记者团主持人给小记者们分发纸张,让大家开脑洞,想象未来的模样。

  圆圆的屋顶,异形的窗户。在小记者李书冰的画纸上,未来的房子颇为卡通。

  飞机、汽车头上都装有天线。实验二小曾晓芸的未来里,人类应该普及了诸如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一张大合影

  “20年后,我30岁了,那时的我有自己的工作,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能让家乡更加美好。”就读黄家井小学的唐馨宁用文字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在20年后或者更远的未来,我觉得人们可能移民月球、火星或者新发现的宜居星球;那时候的贵阳,无人驾驶的车可以到处飞驰,星际旅行成为了家常便饭;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保护我们的家园。”热爱天文知识的小记者许楷松这么想象。

编辑:梁馨

编审:黄勇

签发:何佑中

贵阳晚报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y/1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