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贵州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史地
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发生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整个长征乃至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 年12月,中央红军从湖南通道转兵进入贵州黎平。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乌江南岸的猴场再次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制定的战略行动方针。会后,红军强渡乌江,于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在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3月中旬,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最终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沿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标志长征最后胜利结束。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期间,召开的盘县会议是推动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重要会议。年3月30日,红二、红六军团负责人任弼时、贺龙等在贵州盘县“九间楼”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在南北盘江建立根据地的设想。3月31日,红二、红六军团离开盘县,开始了以强渡金沙江北上抗日为目的的战略转移。盘县会议是红军长征中又一次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会议,不仅从根本上摆脱了其自身在长江南岸孤军苦战的困境,更重要的是顺应了抗日救国的民族革命斗争新形势,对粉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促进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y/11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600年历史的节庆贵州高塘苗寨的千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