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2017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各位老师、家长,不知道昨天您有没有被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消息刷屏了呢? 根据一些省市教育厅发布的信息,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 据报道,此次高考考试大纲修改主要体现在“一增一减”上。也就是说既有增加的考点,也有删减的考点呢! “增”主要是指整体上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如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 “减”主要是指大部分学科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删减,如数学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 而且这次《修订》涉及的科目也很多呢——参加全国统考的高考科目,除英语外各科内容都有修改。 要知道,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可是事关重要呢! 《大纲修订内容》究竟变化在哪里?未来高考的备考方向在哪里? 小编结合了媒体对对考纲进行的趋势解读,一起跟您谈谈! 修订基本原则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 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 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2、完善考核目标: 便于学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3、调整考试内容: 合理设置选考模块 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各学科修订内容及解读(附备考建议)—语文—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阅读文体增多,备考范围也随之扩大很多 沈阳市教研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徐丹分析认为,首先,最大的变化是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作为必考内容。 在以往高考语文中,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后者,因为相比小说而言,人物传记更好读,更好答,也更容易得分。教师教学中也会相对淡化文学类文本的比重,因而这种选考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如今,对考生而言,阅读文体增多,备考范围也随之扩大很多。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包括小说、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包括人物传记、科普文章、访谈、新闻等,这些在复习中都要涉猎。 其次,古代文化常识、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在、两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中已出现,现在只是明确地写到考纲中而已。需要注意的是,古诗词鉴赏,以往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更多“套路”性的题目,以后就很可能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了。 所以,如果说、两年高考变化最大的是作文,那么年变化最大的是阅读。 —数学— 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数学文化、数学能力需重视 沈阳市教研院高中数学教研员王孝宇认为,从整体看,高考大纲的修订与新课标的修订有关,对新课标的修订都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老师和学生应该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并不突然。 此次修订的大纲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选考模块,这对学生来说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从往年高考看,这个模块是选考模块中的一块,而学生多数都不会选择这个模块。 对于数学文化,其实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只是今年新修订的大纲更加强调。我国古代数学里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算法等内容。这些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应用性的考查,应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视。 大纲强调了核心素养考查,所以对于今后的数学复习来说,学生应该着重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提高。不要无目的性地选择大量套题练习,要有意识地选取包含多知识点相融合的题来训练,在选取训练题方面,老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 —历史—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删去3个选考模块减轻考生阅读负担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由四选一变为三选一。这个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历史试卷的容量和长度,减轻考生考场上的阅读负担。 删去选修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原因,一是可能考虑到这一模块相对于其他选修模块难度大,二是此选修模块的内容与必修内容有不少重合之处,删除后不会影响整个知识结构的考查。虽然删去一部分会减轻负担,但学生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不排除为了保持整体难易度的平衡,会在其他保留内容上适当提高考查能力的要求。 此外,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修订后的大纲在表述上强调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意味着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同时,修订后的大纲还强调“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这些都需要学生们重视起来。 —地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体现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考察更接地气 首先,这个修改体现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观点。 相比“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考的都是实用性问题,“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可持续开发等更贴近生活,是小康社会大众经常进行的活动;而“环境保护”与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关系密切,所以说考查“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这两个模块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加接地气。 从表面上看,高考地理选考模块由三选一变为二选一,看似范围缩小了,但并不说明“自然灾害与防治”就不用看了,反而平时一定要重点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j/5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省州新闻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审学
- 下一篇文章: 体育新闻预告国足明日战伊朗,是否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