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民兵陶金兰挖到近7万枚银元,
年原兰州军区著名的杂志《民兵建设》刊载了一位年轻女民兵的事迹。 陶金兰,是从小生长在青海省贵德县的一名淳朴的姑娘。年,18岁的陶金兰已经是贵德县河阴公社郭拉大队的一名基干民兵。 虽然她为人有些腼腆,但行动上十分热情,有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冲在最前面。 年6月,天气炎热,陶金兰没想到一个意外使得六月的一天成了她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 图 上个世纪的劳动者 六月时节,太阳高挂空中,而底下的人们也在热火朝天地劳动着,此时的贵德县,正在大面积地进行自来水管的铺设,有了自来水管,将给贵德县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但有个问题,就是贵德县当地的地形较为崎岖,有的路段无法施工,有的路段即使能施工,但难度也非常大。 这个时候陶金兰主动向郭拉大队提出承包最难修的园艺农场的地下管道。一时间大队里的人又感动又为难。 因为园艺农场的地下遍布植物根茎,想要铺设自来水管道,就必须先花费大量的精力把整个农场清理一遍,再挖出一条1.5米深的巷道。 图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处街道 再加上天气炎热,工程工期又短,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承包这一段水管。 而陶金兰却主动站了出来,尽管大队主任向她陈述清楚当中的厉害,陶金兰还是十分乐观地坚持着自己的决定。 这个活儿是整个工程中最累的一部分,但是在陶金兰眼里,这既能为贵德县的乡亲们做出贡献,又能领到些许工钱,帮扶家里,她愿意承包下这部分没人干的活。 她叫上了自己的堂哥陶恩铭帮忙,两人一起起早贪黑地干了起来,一天天过去,农场也慢慢地清理干净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挖出铺设自来水管的巷道了。 图 陶金兰女士 到了6月16日这一天,天气较为凉爽,农场离陶金兰的家里也比较近,所以她和堂哥就一直干活,到了天擦黑的时候,陶金兰在农场某处突然发出一声惊叫。 堂哥陶恩铭连忙过去查看,只见陶金兰脚下有几块白生生的东西,虽然生在新中国的两人没见过以前的货币,但隐约知道这应该就是老辈口中的银元。 两人随便往那块土下一刨,全是白花花的银元,数也数不清! 图 银元 天降横财,把两个朴实都吓蒙了,堂哥低声吼道:“我听别人说过,这是银元,还有人偷偷摸摸的在买卖,一块银元值几十块钱,还有这么多银元宝,这里得有多少钱啊!” 偌大的农场只有陶金兰和堂哥两人,他们发现的很明显是前人偷偷埋下的财宝。 但凡两人有点私心,趁着工程这段时间,每天夜里往家中运回一部分银元,神不知鬼不觉,这笔财富可以让陶家人几代都不愁吃穿。 天很快黑了下来,两人也从最开始的惊吓状态冷静了下来,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海量财宝,一边是革命精神和纪律的约束。 图 大清银元 两个年轻人回忆起了以前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来县里做宣传的时候曾跟大家说过,地里挖出的东西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对国家非常重要,如果挖出了东西一定要向上级部门报告。 这时候堂哥提议把银元先搬回去,明天再向县政府报告,但陶金兰认为,不是自家的东西搬回去,到时候缺了少了说不清楚。 堂哥又说把银元埋回去,明天再说,陶金兰也觉得不妥当,万一消息走漏被有心人偷偷挖走就更不好了。 最后两人决定一人在这里守着国家财产,另一人连夜带几枚银元去县政府报告情况。 图 中华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 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收到了反映后高度重视,赶忙派了一批工作人员和警察,一边保护现场一边进行系统地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银元越来越多。 陶金兰兄妹俩发现的那一大堆银元居然只是冰山一角!最后竟然紧急出动了地方武装,才完成了所有的挖掘工作。 挖掘完毕后一番清算,一共有银元枚,还有个银锭,近7万枚的银元重量达两吨。(数据来源于《挖出万贯白银之后——记女民兵陶金兰》) 图 挖出的银元 工作人员用了几十个麻袋才装完,专家们光是清点就花了三天三夜,最后运输的时候整整用了好几辆拖拉机。 这些银元价值连城,类别不一,有民国时期常见的“袁大头”、船洋,甚至还有罕见的龙洋。仅仅是以当时的金属的价格来清算挖出来的银元都价值约37万人民币。 更不用说它们的历史价值跟收藏价值,有人称放到现在少说也是上亿的价值。 光是想想大多数人都知道年的37万人民币有着多么恐怖的购买力,但陶金兰兄妹此时丝毫不后悔。 图 年版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甚至陶金兰还感到非常庆幸,作为一名基层的民兵,终于也为保护国家财产出了一份力。 这一场挖掘引起了全国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oushengzx.com/gzsjj/14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郭沫若是怎么说外蒙古独立的不愧是铁骨铮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